第(3/3)页 “刘楚玉父亲去世后,叔父刘彧篡了其亲弟刘子业的江山,将她作为政治偶像宽容优待过一阵,但一年不到就将之赐死。” “当然刘子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其拟人程度和方可以此前已经捏过的高澄、萧宝卷二位源出一系。” “梁淳所分别饰演的两个【爹】,原型并未精确对应,但已经非常露骨,甚至连宋明帝让小妾借腹生子的梗都揉了进去。方可以这个史同人属于是仗着架空为所欲为。” “如果引入这一重背景,再去理解楚玉这个人物形象,是否又有新的感受。” “方可以似乎想说,在男权叙述中的那些荒唐妖妇,实际上有太多的无力与可能,她们也是鲜活的有血肉的活人。” “那么既然如此,我将用另一个思路为你展示这个故事的暗面。” “到此为止,你有没有发现有哪里逻辑不大对劲?” “既然明玉知道红莲是蓄意接近,且方可以为他赋予了诸多超越性,为什么他还会选择投胎?” “明玉投胎成楚玉非常的轻松,月印是不知道详情的,但我们知道。” “当时明玉没有生气,也没愤怒,这和《喻世明言》中的原型老和尚反应完全不同。” “明玉真的是被赶进红尘的吗?” “为什么要这么改。” “明玉这个行为,本质上是去红尘渡劫。” “古典传统中的红尘渡劫啊,不是现在那种倾尽天下,乱世繁华的天神渡劫。是罗汉去当疯子乞丐、观音要去做|妓、创世神要当走兽飞鸟…这种原教旨主义的劫,是去体验新的人生百态的劫。” “或许是好奇女性生活,也或许是从红莲身上看出某种可能,又或许是觉得自己目前的状态不利于自己的修行…总之,很显然,楚玉虽然遗忘了前世的一切,却依然保留某种对超越、对精神涅槃的统一追求。” “电影里明玉圆寂时,房前的撇骨池内,红白莲花盛开。” “白莲(莲生)与红莲是电影非常重要的两个符号。” “隐晦而言就是谕示两种女人,清纯的圣女,与妖娆的荡|妇,非常典型的两种【男性传统叙事】下的文艺审美形象。” “这两者在电影中合二为一,明玉救下了白莲的鬼魂,也救下了红莲的良知,自己托生成为红莲的孩子,又在以后受白莲照顾。” “而当他变成了她,她没有选择成为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审美对象。” “与超越性别藩篱、思路非常开阔的明玉不同。月印看起来清圣纯粹,实际上他是真正凡俗的象征,他最开始是以全盘接纳了全部的社会规训后的形象出现的。” “因为和尚应当慈悲,所以他慈悲为怀。” “因为明玉被引诱犯了色戒去投胎,就马上觉得对方是要以身入局去败坏人家门风,于是紧跟着想要去规劝。——就是说一般人也很难想到这个思路哈,太糟粕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