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比丘拉片(三)-《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1/3)页

    “这个时候有人就要来反对我了。”

    “你说方可以这么想的,  那他为什么还故意安排一段明玉阴阳怪气讽刺莲生的话呢?”

    “朋友们,明玉和楚玉本质是一个人的ab面懂吗。”

    “你们不要真的被月印的思维局限带进沟里去。明玉作为一个活了不到一刻钟的角色,他起到的逻辑性与功能性远大于作为独立人物的人格性。”

    “这么说吧,  明玉是楚玉的暗面,他说出来的话你们得反过来听。”

    “不要去听他说女人比男人差一截,因为蠢笨所以上当受骗,要看他到底干了什么。”

    “——收养了小鬼,庇护了莲生最虚弱的时期,担心她投胎会被欺负,自己圆寂前还在给她操心安排找下家。”

    “——莲生明明偷偷告诉了他红莲在寺庙外头,硬等到天黑下雨,他明知道红莲来者不善,  明明他没有真的动心,  可是他还是看对方可怜,  从了,哪怕是自己的一身修行就此付诸东流,也还是从了。”

    “所以,他是在吐槽梁祝那样殉情化蝶的传说故事是骗小姑娘的,  实际上却多是出奔为妾,  殉情变单杀的笑话。”

    “退一万步说,  哪怕真殉了情,你们怎么保证两个人都能化蝶呢?可给咱们超度大师明玉抓到漏洞了不是?”

    “一部好的电影就像一本书,可以被反复地阅读、探索,不需要所有的东西都得通过人物对白赤裸裸地讲出来,优秀的导演有一万种工具去表达故事。”

    “服装、布景、环境、光影,  甚至名字,  全都是描绘人物形象、诉说人物心理的工具。”

    “即使是古装戏,  受限于人物身份,他们的衣着、日常器物有极大的限制,但却同样可以有更大的发挥。”

    “《比丘》特别喜欢对照。”

    “我们仅通过二僧对同样僧衣的不同穿法、佩戴的饰品,就能轻易感受到两者性格的巨大差别。”

    “这种对照无处不在。横向对比书写人物性格,纵向对比展现变化。”

    “明玉与楚玉、月印在投胎前后、作为佛妻的莲生与作为孤魂野鬼自由快乐的莲生,狡黠机智的红莲与多年后成为规训帮凶的红莲夫人,由梁淳一人分饰两角,扮演的两任刺史……”

    “还有贯穿全片的佛像。”

    “佛像原本被打造出来是作为一个地标性的人造奇观,设想中巨佛依山傍水,俯瞰整座豫州府,人人沐浴在佛光普照下,在佛祖的慈悲中各有所处。”

    “然而巨大的佛像工程却成为尾大不掉的大麻烦。”

    “为了赶工期大量的民夫苦役被驱赶着劳作,从栈道中跌落,纤夫在河流的下半|身生蛆、腐烂,尸体倒落在巨佛膝下,陆上佛国变成人间炼狱。”

    “为了彰显慈悲的佛像却成为推人入地狱的恶魔,这一切荒谬绝伦。”

    画面中,随着时间流失,巨大的佛像成为烂尾工程。一部分支架暴露在外,已经修葺好的部分也逐渐爬满青苔,蛛网密布,渐生龟裂。

    原本理应宝相庄严、巍峨屹立的佛像,更像是一头静静注视这世间乱象的怪物。

    “但想想开头庆祝佛诞的浴佛诞却标志着一名名少女的死亡,在这个癫狂的世界,再荒谬的事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顺理成章。”

    “而这,在明玉的眼中却是早已清晰可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