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最终的决战,远比太原之战更加轻松。 当李勣带领着右骁卫赶到战场的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战局胜负。 而面对一场必败之战,特别是自家主帅已经先一步开溜的情况,再强悍的军队都不可能有拼死之心。 还没等程知节带着白默的首级赶到战场,几个异族首领就先一步请降了。 对他们而言,只是因为被薛延陀部征服,才被当成是一个部族,实际上他们对薛延陀部只有臣服这心,却没有归属之感。 既然是“臣服”,那臣服于薛延陀部,和臣服于大唐又有何区别? 大唐之强盛,天下皆知,而且中原王朝也远比漠北王庭更加富庶,他们及时投降,至少也能混个贵族封爵,从大唐皇帝那里得到丰富的赏赐,远好过于被薛延陀王庭驱使。 当然了,此时投降,之后必定要承受薛延陀王庭的怒火,只是现在他们已经别无选择。 剩下的顽固抵抗之兵,在看到白默的首级之后,也大哭着下马拜倒,再也生不出抵抗之念。 他们俘虏了足足两万草原战士,包括他们的战马,得利远远超过了他们对于并州之地的祸害。 李勣领军看管俘虏,由程知节带领大军进入太原,护着太子殿下前来。 他们二人虽然都是足可独挡一面的资深老将,但都默契地把此次功劳归于太子殿下。 他们不会自己坏了军中规矩,抢主帅的战功,而且两人都很清楚此次太子领军出征,其意义绝不止于军事。 若在这时候还想先揽战功,不论他们是否是诚心的,都等同于在朝堂斗争中站队,后果难料。 …… 李承乾从太原过来的一路,脑子都是麻木的。 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胜利了? 作为大唐的统帅,首次领军出征,“准确地预料”到了敌军动向,制定了应敌之计。 虽然过程中有点儿小意外,但最后唐军终得大胜! 敌军主力被击溃,领军主帅,同时也是薛延陀部大王子的白默被斩杀。 以首战之功来说,天下间没有几人能跟李承乾比肩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