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凌县令听了更是点点头夸赞道:“你如此谨慎是对的,毕竟这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 随即李向平带他们参观了一圈庄园,他们是越看越觉得震撼。 如果家家户户种的粮食都这么高产,那他们大燕朝压根不存在饥饿问题了。 这次凌县令率先开口问道:“李大人说说吧,你家的麦子为什么长势这么好?” 李向平笑道:“其实想要麦子长得好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如果现实的条件达不到我们就要自己创造,无非有三个关键点,一个是土地的肥力要够,另外一个就是防止虫害。再一个就是风调雨顺。 但是很多土地,哪怕是良田在种了几年庄稼后肥力都会大大下降,粮食减产。 到了季节虫子也需要繁衍,会来啃食庄稼。 要想风调雨顺更要靠老天爷赏脸。” 李向平这话说的包括凌县令在内都点点头,他们都是农官对这方面肯定是有所了解的。 但是接下来李向平的话让他们感到了震惊,只听他说道:“其实土地的肥力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肥料也是可是经过一系列的发酵制作出来的。 另外除虫也不仅仅是靠人力捉虫,前期也可以做一些措施防止虫害的。 当然除了这两点外,水利也是很重要的,咱们大燕老百姓大多是靠天吃饭。 风调雨顺时咱们收成可能多一些,但是遇到旱涝天气恐怕就不行了。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多雨时的水储存起来,等干旱时再排水灌溉呢。 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李向平的话说完就见诸位大人震惊的看着他。 要是他所说的这些东西都能人为改变,那地里的粮食想不高产都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