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说服成功-《狗子和他的女人》


    第(2/3)页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其实,邵兴旺的思想,也前后波动,反复多次。

    但他还是觉得:与其在城市这样按部就班,还不如选择第二次创业。

    中国教育呈现出两头分化的局面。

    城市家庭普遍重视教育,孩子从小就上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负担过重,需要减负。

    乡下人刚好相反,普遍不重视教育,导致许多孩子的学习负担不是重了,而且太轻松了。恰恰需要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这就像给孩子吃饭一样,吃得太多,会发胖,增加脾胃负担,吃得太少,会营养不良,智力发育迟缓。

    中国教育的困局在乡村,不破解乡村教育的难题,不提高乡村孩子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谈不上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

    回到新沣县,为家乡教育事业,为乡下孩子的未来,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邵兴旺心想,和城市孩子相比,乡下孩子尤其是山区孩子,更渴望用知识改变人生命运。

    妻子赵雨荷并不完全同意邵兴旺的决定,但他理解自己的丈夫,理解狗子哥的选择。

    邵兴旺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教育情怀在驱使着他,必须去做这样的选择。这是唯一选择,没有之二。

    与天底下多数女人一样,赵雨荷在教育问题上,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两个孩子。

    “是呀!山区孩子的教育很重要,我的两个宝贝的教育更重要。你不能耕了别人家的田,慌了自己家的地。”面对邵兴旺的再一次商量,赵雨荷说道。

    “哎!”邵兴旺叹了口气。

    “叹什么气?”赵雨荷问。

    “乡下的老人们常讲,跟着当官的当娘子,跟着杀猪的翻肠子。”邵兴旺感慨道。

    “你说我是你的娘子呢,还是你的肠子呢?”赵雨荷问。

    “你是我的小娘子,却天天为我翻肠子。”邵兴旺的一句话,把坐在沙发的妻子逗笑了。

    看到妻子笑了,邵兴旺把说了上百次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回新沣,一定会做出更大的成绩。和城市相比,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赵雨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邵兴旺一听妻子赵雨荷这么说,激动地说:“花儿,你同意啦?”

    赵雨荷说:“不同意又有什么办法?”

    “真的,你同意了,太好了,太好了!”邵兴旺高兴地从餐桌旁的座椅上站起来,一下扑到沙发上,抱着赵雨荷的脑袋,在妻子粉粉的脸颊上疯狂地亲吻起来。

    “嗯啊……嗯啊……嗯啊……”

    邵兴旺的嘴唇雨点般滴落在妻子的脸上额头上。

    “狗子哥,口水抹了我一脸。”赵雨荷说完,用手擦了一下脸。

    邵兴旺转过身,发现俩孩子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书房门口,望着夫妻俩人。

    赵雨荷的脸“腾”一下红了,赶紧用手去捋额前凌乱的头发。

    “妈妈,爸爸,你们干啥呢?”儿子邵谦诚不解地问。

    女儿霍艺德不假思索地回答:“亲嘴呢!”

    说完,便笑嘻嘻地继续回到书房写作业去了。

    邵谦诚跟着姐姐进屋看书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