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普救寺野导游-《狗子和他的女人》


    第(3/3)页

    “说实话,土塬不大,寺庙不大,但故事却很大,很耐人寻味。”邵兴旺意味深长地说道。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好像曾经来过这里。”高兰婷感到不可思议。

    赵雨荷赶忙解释:“家里刚好有一本关于普救寺的书,狗子哥昨晚一直在看,来之前还上网查了资料,做了功课。”

    高兰婷问:“家里买电脑了?”

    赵雨荷说:“没有,半夜跑到楼下网吧查的资料。别人都在打游戏,他在网吧抄笔记。”

    袁方圆的媳妇说:“怪不得邵主任懂得这么多,这么厉害。”

    邵兴旺说:“喜欢,爱好这个。给大家讲讲,把导游费也省了。”

    邵兴旺的讲解,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赵雨荷没有嫁错人。虽然邵兴旺也曾经犯过错误,但总体上讲,他是一个博学多识的好人,一个有缺点的普通人。

    下午,邵兴旺他们一行,又驱车前往黄河岸边的“鹳雀楼”。

    鹳雀楼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名扬天下。

    邵兴旺认为,在这个星球之上,凡是华人,皆知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佳句。

    当老师时,邵兴旺给孩子们教过这首诗,虽然从未来过此地,但并不代表他不熟悉。

    在当老师给孩子教授古诗时,邵兴旺对鹳鹊楼的前世今生,还是做了一定的研究,所以,在陪同众人登楼的路上,一直做着讲解: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

    “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

    “约704年前后,唐朝才子王之涣游蒲州,登上鹳雀楼,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诗篇。使鹳雀楼名扬天下,与武汉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等名楼胜阁相齐名。”

    “今天的鹳雀楼为钢筋水泥仿唐建筑。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胜,据柳林之秀。”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登上此楼,向西遥望,天地苍茫,大河流淌。邵兴旺的眼前却总是浮现《诗经》中的句子景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你太有才了。”线团又忍不住夸奖了狗子哥一句。

    “我是老师嘛!中文系的高才生,这点知识积累不算什么!”邵兴旺谦虚地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