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张献忠的义子-《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2/3)页

    孙可望的年龄是张献忠的义子当中年龄最大的,也是目前最能看清形式的。

    在之前的时候,赵文就曾经找孙可望李定国这些人谈过话,所以,孙可望现在清楚的知道自己这些人的处境是什么。

    “是啊,大哥说的对啊,要是你现在哭的话,被旁边的这些人看出古怪来,难免会怀疑咱们的。要是被这些人知道咱们的身份,咱们的处境可就不妙了啊。咱们之前离开义父的时候,义父就告诫过咱们,让咱们忘记以前的身份,老老实实活下去,你可不能将义父的告诫忘了啊!”艾能奇也凑到李定国的面前,小声的安慰着李定国。

    李定国这些少年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他们的经历却要比同龄人丰富上不少。

    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经历过生离死别以及血雨腥风,这使得他们这些人的意志非常坚定。

    李定国也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如果今天死的人只是一些普通人,就算让李定国亲眼目睹,李定国也不会有任何的反应。

    可是,今天死的人是李定国的义父。虽然这个义父不是那么的合格,但如果不是他的义父的话,李定国恐怕早就不知道死在了哪里。

    李定国对张献忠感情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在知道自己的义父身死的消息时,不可能无动于衷。

    张献忠的告诫还在李定国的耳边回荡着,李定国在孙可望等人的安慰之下,没多长时间缓了过来。

    李定国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强挤出一个笑容,冲着孙可望等人说道:“我没事,我现在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孙可望拍着李定国的肩膀,说道:“既然没事,那就准备准备吧,马上就上课了,别被人看出什么来。”

    “对了,你以后要记住了,咱们和义父没有任何关系,忘掉之前的身份吧。只有忘掉以前的身份,咱们才能好好的生活!”孙可望留下一句话,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在见张献忠的最后一面的时候,张献忠就对他的这四个义子说,让他们忘掉以前的身份,不要在想过去的事情,也不要想着给他报仇。

    张献忠看的明白,就凭借着李定国这几个人,想要给自己报仇,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不仅给自己报不了仇,还容易将他们搭进去,所以张献忠便没想着让李定国他们给自己报仇。

    没多长时间,欢呼声渐渐的小了下去,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李定国开始将上课的书本取了出来,放到了面前的桌子上。

    李定国静静的看着教室前面空无一字的黑板,脑海中回忆着张献忠。

    老师走进了教室,教室里面的学生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冲着老师行了一礼。

    这个老师是一个老夫子,年龄在四十岁左右,须发皆白,以前是大明的一个举人。因为身体差的缘故,所以当不了官,就到小学当中当一个教导国学的老师。

    老师将手中书本平铺到面前的桌子上,打开今天准备讲的那一页。

    老师看着书本上的内容,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天咱们讲《左传》,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读,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老师读完之后,教室中的学生也跟着一起读了起来。

    读了两三遍之后,老师看向教室中的学生,大声的询问道:“不知道哪位同学知道这句话怎么解释吗?有哪个同学能给咱们解释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老师的声音刚落下,一个眉目清秀的学生就站了起来,“老师,我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好好好,既然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那你就给大家讲讲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师笑眯眯的看着这个学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这个学生详细的将这句话的内容解释了一遍。

    老师听着这个学生的解释,不停的点着头,“不错不错,说的不错正是这个道理。你先做坐下吧!”

    老师看着这个站着的学生。

    等这个学生坐下之后。,老师再次开口说道:“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就像今天处死的那些流贼一样。这些流贼兴起的时候,就像是熊熊烈火一样,势不可挡。

    可是现在呢?他门的兴起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没多长时间,这些流贼就被陛下消灭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流贼不懂的什么叫做天下大势,不懂得什么叫做生产。这些流贼就像是蝗虫一样到处流窜,将能遇见的所有东西都吃光。

    而且还裹挟的当地的百姓,带着百姓在中原大地上不停的游荡着”

    这个老师说的时间很长,说了大半节课,说的内容都是关于李自成这些流贼的。

    坐在下面的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听着老师的声音,强忍着内心的愤怒,可他们无可奈何,只能当做没听到一样。

    与此同时,崇祯坐在赵文给他安排的宅院大厅中,他手中拿着一张昨天早上的报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