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听到喊“有人”,方淮窜上前,看那男人眼睛圆睁,嘴巴半张着侧躺在地,像是被憋死的。 旁边还有个女人,也露头了。 方淮招呼着两名解放军战士道:“找块布,去旁边楼拆两块门板来抬人!” 这死相也太夸张了,舌头都在外面,肚子没穿衣服,也看到了明显的发鼓,多看两眼,真的睡不着。 周围的解放军也不想跟他对视,转身,开始刨那个死相好点的阿姨。 好歹是僵直的,僵直,说明死了不久。 就怕遇到已经软化了的。 这会是他们接下来三天会遇到的大问题,尸体死亡时间长了,超过三天,里面的微生物分解内脏血肉产生气体,就会出现内部膨胀,出现“巨人观”,甚至“鲸爆”。 这种情况,在这两天越来越严重了,所以大家都不太想去拖尸体。 但方淮来的路上,就在给大家做心理建设。 遇到遇难了的,得抬,抬出去,一步步清理干净,才好找活人。 “救出一个人,就是救出了一家人。” 方淮再次念叨着,周围的人听到了,速度也在骤然加快。 在这里,能打败恐惧的,只有爱。 …… 一个下午,清理出来12具遗体。 他们,又给负责掩埋的部队增添了几分艰难。 5点50,有人过来通知集合。 这里的指挥部强制规定,12点,6点钟,得在河边广场上集结,休息半小时,吃饭。 因为前几天需要救援的人太多了,到处都是求救的声音,要是遇到有人就不吃饭,那战士们根本就吃不了饭,也没有力气继续施救。 但从昨天起,规定改了,找到活人,可以推迟吃饭。 方淮没有找到活人,只能去吃饭。 队伍里,多了个半大男孩,名字叫杨先明。 他因为喜欢上网,不愿意做饭而和母亲吵嘴,跑出家,到附近空地发呆,地震发生后,他逃命到县城外的加油站露宿,他爸妈是卖菜为生,地震这几天,他来找了很多趟了,脚已经血肉模糊。 中午他本在加油站休息,但刚才听说有人挖菜场,他又来了,帮着大家一起挖。 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为了父母,没有丝毫恐惧,听说他为了找父母,都从菜场挖出去过好几个别人的父母了。 大家听了十分感动,专门出了几个人,把他家菜摊那里优先挖了一圈。 可惜,那里没人,人遇到灾难,肯定不会在原地不动的。 一下午,有人帮忙,还是没找到。 大家只能带他去吃饭。 杨先明很难过。 忧伤和后悔,充斥在那三步一回头,看向菜场的眼神里。 “搞不好,藏到了哪个角落,还…” 大家很想安慰他,想说“搞不好还活着”,但都有点不敢开口。 看这孩子的模样,他已经接受父母死亡了,再给他一个希望,再破灭,那是又一种摧残。 这地方,希望少得让大家连句安慰话都不敢说。 不同于汉旺,这是更加残酷的北川。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