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上边记载着的是干旱的情况,没错,干旱。一直风调雨顺,偶有洪涝,但却从来没有干旱过的江东,居然发生了干旱。 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 鲁肃记得自己出发去江夏的时候,情况还没这么严重,就算是回来的时候,长江水位还是比较正常的。 但是没想到,各地的旱灾居然这么严重了。 长江水位还算可以,但是江东有一大半的水系,已经开始干枯了。 这是多么严重的情况呢?百姓灌溉,用水都已经很困难了。看这上边的记载,若是再干旱个一二月,收成可能只有往年的三四成。 这是相当可怕的一件事情。 “可有策略应对?”鲁肃艰难的抬起头,问孙权道。这种民生问题,实在不是他擅长的。 “孤已经加派了人手,学习江夏,挖掘深井了。但是江东这么多地方,不可能一下子覆盖。只能算是亡羊补牢啊。”孙权叹道。 但随即,孙权的眼中光芒闪动,射出了一种极为忌惮的光芒。 “孤现在忌惮的是刘封啊,他可是早在一年前就动手挖掘深井了。子敬可还记得那篇赋?” 说着,孙权抬起头看向鲁肃。 鲁肃当然记得,那篇赋就是讽刺刘封不懂政治,结果搞得笑料百出。在江夏挖掘深井? 除非你是未卜先知,否则江夏怎么会有干旱? 那作者肯定是个极为厌恶刘封的人,才会写出那篇赋。但是不可否认,那作者说的没错。 江夏挖井确实是比较犯傻的事情。 但是现在看来却不像是那回事儿啊。 现在江东各地干旱严重,联想起孙权不得不出下策,挖掘深井眼,亡羊补牢。 而刘封却早早的有了准备,干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肯定比江东要小许多。 更可怕的是,刘封在一年前就有所准备了。 难道真的是未卜先知? 这种猜测实在是太可怕了,可怕到鲁肃都不敢想象的地步。但是除了这种猜测以外,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证明,刘封只是走了狗屎运吗? 而且,而且。 鲁肃忽然想到了,当初刘封花了大价钱,从江东手中购买走了三十万石粮食的事情。 当初鲁肃还觉得赚了,确实赚了。有了这笔钱,周瑜围剿山越的战争,进行的比较顺利。 但是现在看来。却是亏大了。 若是干旱继续,江东的收成减少七成,那么三十万石的粮食,可是救命的粮食啊。 赈灾。 但是现在呢? 下意识的,鲁肃看了一眼孙权,从孙权碧绿色的眼珠中,看到了极深极深的忌惮。 “未卜先知?”鲁肃深深的打了一个寒颤。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