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决断!意志的较量!(五)-《铁血帝国》


    第(3/3)页

    从5月份开始,应中国要求,为破坏英国经苏伊士运河前往东方的航运,提尔皮茨下令派遣U艇部队进入地中海作战。

    由于协约国在地中海方面缺乏反潜装备和作战经验,分别以亚德里亚海波拉港(奥匈)与黑海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为基地的第第4潜艇支队在此大开杀戒,仅7月份就击沉13万吨,令当月U艇部队总击沉数首破30万吨纪录。

    15年下半年,随着英美将更多的飞机和驱逐舰投入英国沿岸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同时加强了对北海沿岸U艇基地的攻势布雷,进出北海的U艇损失不断增大,提尔皮茨遂下令将更多的潜艇投入地中海战场,除了以少量远洋潜艇偷渡直布罗陀海峡外,主要是将更多的近岸潜艇拆散后通过铁路运往目的地。

    当年10月份,地中海的U艇部队击沉数上升到创纪录的218000吨,苏伊士运河航线几近瘫痪,实现了年初土耳其陆军从西奈半岛正面进攻所未能达到的目的。

    1915年前11个月,U艇部队的总战果超过了250万吨,为此付出的代价是49艘潜艇沉没或失踪——大大超过了战役开始时的保有数量。

    基尔遭袭后,鉴于可用于威胁协约国的有效海军力量只剩下U艇部队,提尔皮茨下令除了及时修复受创战舰外,暂缓部分主力舰的建造,腾出资源建造更多潜艇,到当年11月底,新服役的潜艇数量为102艘,与损失相抵,在役的潜艇总数仍有83艘之多。

    提尔皮茨所不知道的是,在另一时空历史上,虽然在1915年9月15日威廉二世就迫于美国的压力下令停止无限制潜艇战,整个1915年U艇部队的战果记录仍达到了1307900吨舰船,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27艘潜艇。当年服役的潜艇数量是52艘,到年底时德国海军潜艇总数达到了54艘。

    “……显然我们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抓住孟加拉湾海战后英国海军遭到重创、顾此失彼的良机,设法令公海舰队重返大洋;还是全力投入眼下看起来还很有前途的无限制潜艇战——为此不惜取消那些耗费巨大的主力舰计划,将船台和钢材让给小小的潜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