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铁流(一)-《铁血帝国》
            
            
            
                
    第(2/3)页
    乌兰乌德会战之后,由于大雪封路,补给困难,华军停止了对贝加尔方面俄军的追击,此后的几个月里,陆上战线大致维持在贝加尔湖南端的斯柳江卡经沿伊尔库特河到东萨彦岭。不到160里地有限正面上。
    而在贝加尔湖东面,蒙古方面军击溃来自伊尔库茨克的俄军解围部队后。对坚固的乌兰乌德要塞暂取围而不攻之势,等待东北方面军打通赤塔。
    2初,东北方面军的第1集团军由东面、第2团军由东南面、第3集团军由西面,三面合围赤塔,当时赤塔守军为俄西伯利亚第6军残部约一万五千人,虽缺粮少弹,士气低落,在副军长尤先科强令下,仍依托战前修筑的环城防线芶延残喘,堵在这华军攻略西伯利亚必经之要隘上。
    为尽快打通本土至乌兰乌德的铁路线。为攻略乌兰乌德要塞及贝加尔以西地区奠定基础,经请示大本营,方面军司令官张一叶大将下令在攻城作战中大量使用特种烟雾弹。
    214凌晨,赤塔周围500门75米以上大炮同时开火。前时以高爆弹扫射俄军阵地前的铁丝网、鹿呰等障碍,并全面压制俄军炮兵的反击,在步兵发起冲锋前一小时。改以普通烟雾弹和特种烟雾弹夹杂发射,弥漫的黄灰色烟雾笼罩了整座赤塔城……
    方面军以第1集团军步兵11军的两个主力常备师为主攻部队,配齐防烟面具,自城东、城北两面同时突击,第2团军地1个师自+第3团军的装甲骑兵部队在城西既设阵地待机,随时准备追歼逃敌。
    俄军没有配备防烟面具,前线阵地过半官兵被毒烟熏晕,没晕的也大多泪流不止、鼻涕不断外加喷嚏连天,几近失去战斗力。
    加强有战车和装甲汽车部队的第11军先头部队在发起冲即突入市中心,活捉尤先科少将,至215中午,赤塔全市平定,俘虏俄军一万三千多人,完好无损地夺取市内大部分铁路设施。
    不幸的是,就在次日举行的入城式上,骑马入城的张一叶司令官忽遭枪击,弹中坐骑,张司令官坠马受伤,随即被大本营召回任国防总部陆军部长兼禁卫军司令,方面军司令官一职改由原禁卫军司令肖烈日大将接任。
    事后查明,枪击张司令官的乃脱去军装隐藏在附近地窖内的一名俄军士官,此人在城外阵地上被毒烟熏得半昏,携枪逃回城内,昏睡竟日,次日天明后被锣鼓声惊醒,遂探出藏身之处,见一骑白马、着裘皮大衣之高官带着一大票随从正趾高气昂地检阅两旁肃立如林之兵队,也不知哪来的勇气(要么干脆是熏糊涂了),举枪便射,一射便倒,随即被闻声而来地华兵团团围住,犹豫再三,举枪投降。
    捕到凶手后,有人说要把他凌迟,有人说应绞死在中心广场,有人说可公开枪毙,惟张一叶大将最后开口说道:“他尽了士兵应尽的义务,有什么错?现在既然俘虏了他,就应遵循日内瓦公约,谨守我军战俘处置条例。切记,我们是来解放他们,而非制造仇恨。”
    这句话被敬业地某随军记者记下,又再添油加醋写成一篇主旋律通稿,电发国内,各大报刊纷纷转载,一时间,“仁义之师”成了大部分东亚报纸头版头条的主题词——这是旁话不提。
    赤塔既定,大本营为了让前一段时间历经恶战的蒙古方面军有时间养精蓄锐,以备开春后进击贝加尔湖以西,决定改组东北方面军:将第集团军主力并入蒙古方面军;第1集团军主力由6个师增强攻略乌兰乌德要塞;第2团军主力由6个师减为3师,负责驻守乌兰乌德到本土的铁路沿线;另编成以步兵104为基干的远北支队,准备开春后北上平定伊尔库茨克、马加丹等接近北极圈的边荒要地。
    改组后的东北方面军编制如下:
    *第1集团军(乌兰乌德攻略),肖烈日亲领,参谋长赵飞雪上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