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拉网线-《系统之领主之戒》
第(2/3)页
现在都已经到了机械化时代,李家村十几户加起来,都没有一百口人,想要用人力翻塘显然不可能。
李晨的的意思,明天去镇上买台抽水泵,让三哥李少华,到山外的村庄去顾些零工,连带山林的杂草也一起清理一下。
李成业:“零工不是问题,鱼塘里还有些野鱼,捕捞起来能能卖些钱,同古镇到处是鱼塘,野鱼销路还不错,可是怎么运出去呢?”
江南水乡鱼类繁多,市场上一斤野生黄河鲤才六七块,批发价只有五块多。
其他地方还好说,李家村这个地方,运送活鱼只能用摩托车,一次运不了多少,以往商贩进村贩鱼,往往会极力压力价格。
村里的桃李水果,都快卖到一毛钱一斤了,那些商贩还挑三拣四。
正是因为这样,但凡有点存款的,都不愿意住在村子里,因为住在村子里没有出头之人。
李晨:“说来说去还是路的问题,如果能修条路进来就好多了。”
李成业:“这个谁不知道,问题在于没钱修路啊!”
李晨:“这几年政府不是打理开发,实施村村通路路通吗?”
李成业:“县里来过两回,开始说要修条路进来,大伙儿知道之后,高兴了好几天,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路修到回龙镇就停了。”
李晨:“不可能吧,政府办事不可能这么不靠谱啊。”
李成业:“少景打听过了,听说是县里的书记,贪墨了修路的钱,后来被查出来拉去蹲号子了。”
李晨:“这就完了?”
李成业:“这个少景没说,咱老百姓也不懂,一等就等了大半年也没见修路。
后来听说县里新开了一个书记,人家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修路的资本太高,愿意出钱给村里人搬迁费,这路就修不成了。”
也正是因为有搬迁补贴,李家村从几十户,变成了了十几户人家,愿意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留恋乡土,一心守护宗族之人。
十里坡下的鱼塘因为水源充足,鱼塘里水草茂盛,想用网兜养鱼显然不可能,李晨和二叔回来之后,开着摩托车去镇上。
“请问拉一条光线需要多少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