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投雷加更-《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2/3)页

    *

    当记者朋友们当场捕获、并要求方可以同样发表对《破晓》的评价时,她手上甚至还拿着半块没吃完的小饼干。

    方可以偷偷把沾着的饼干屑的左手藏起来,右手拿起话筒,想了想,说出一句《破晓》中的台词:

    “赞美太阳!为我们的太阳干杯!”

    方可以说着,甚至眉眼弯弯地举了举手中的话筒,真做了个干杯的姿势。

    “我以为《破晓》最大的缺点,就是拉高了我此后对同类型作品的欣赏阈值。”

    “哇~”

    方可以的话引起媒体的一阵骚动。

    “这个评价会不会太夸张了?”记者们议论纷纷。

    “刚才沈城导演列举了不少这部作品的缺陷与不足,怎么方导反而一味夸奖?”

    “难道说方导是基于与李教授的私交在为其站台吗?”

    “那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说,你觉得《破晓》好看吗?”

    “好看?好看那不就行了。”

    另一位记者道:“但是方导,李渡鱼监制此次延请的岳晓霜岳导演虽然曾获得过新人导演奖,但此前一直在文艺片领域发挥,作为女导演首次担当主旋律片重任,您不觉得《破晓》拍摄出来不管是选题还是格局都太局限了吗?”

    “哪里局限?你不说我都没发现。”方可以一本正经。

    “……”

    在方可以看来,《破晓》能够让她作为故事梗概的知情人都完全抽离剧作背景之外,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沉浸式享受;能够在结束放映后掌声如雷,久久不绝,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观众或许在第一次观看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分析理论,但他们的本能反应能说明一切。至于后续的详细分析、细嚼慢咽,那是更后的问题。

    但人类的好朋友记者都诚心诚意地问了,方可以就再说点。

    “或者胶片上还刻着公母吗?‘女’导演拍主旋律,是什么需要特意提醒、单独列项评价的点吗?”方可以咬了下重音,

    “实不相瞒,李渡鱼制片曾经邀请我来拍摄《破晓》的故事,但是被我婉拒了。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的拍摄风格比较轻佻,不擅长将一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浓缩于一点,我对战争时代的理解过于片面且幻想。

    “但我非常高兴看到岳导用其细腻又轻盈的镜头,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好故事,哪怕我曾经看过这个剧本的梗概,我都非常享受刚刚的旅程。”

    “我希望如此精彩的作品能够多多益善,这对业界或者观众而言,无疑都是一份礼物。”

    在方可以看来,《破晓》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并且预示着一条以剧本为核的发展道路。

    在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下,这条道路有很大的可能,制作出成熟且精彩的电影。

    很多时候,一部好电影并不意味着是一部成熟的电影作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