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史同逻辑会-《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2/3)页

    悲风画扇,古代史毕业的女频作家,史同;

    还有一个萌混过关的方可以,一身低级趣味的文学票友,史同。

    《千秋》项目编剧组的史铜浓度,可以说高到丢进炉子里都不至白开一趟火。

    而众所周知,史同人内部也是像女生宿舍一样,各有兴趣和专注方向。

    一个人闭门造车的时候容易陷入思维误区,带着答案找证据;

    但多几个人一起琢磨,就可能会出现左脚踩右脚螺旋飞天的灯泡奇观。

    说不清到底是谁提出了什么观点,反正在集思广益、东拼西凑,找了一堆资之后,最终梳理出了一条乍一看比较离谱,仔细一看更加离谱的思路。

    *

    首先是嫪毐封侯的逻辑线。

    《史记》[2]记载: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庄襄王生母夏太后薨逝。

    八年,长安君成蛟(庄襄王子,嬴政异母弟)出兵攻打赵国,在屯留起兵叛乱被杀。

    同年,嫪毐从赵姬身边的宠宦,一跃提拔为长信侯,被赐予山阳地居住,封河西太原君为封国。

    夏太后在历史中原本是一位存在感比赵姬更弱的普普通通母凭子贵的太后,在历史中的全部存在感就是生了个撞大运的儿子。

    到死一直被正妻华阳夫人压制,也没有获得与庄襄王合葬于芷阳的资格,只能要求独葬于杜东,留下了一句“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当有万家邑。”的慈母发言。

    但最新的出土文物证明[3],即使是这位太后,都拥有一座极富规模的庄严陵寝。充分展现在事死如生的秦国当整整十年太后应有的尊荣待遇。

    而根据夏姬的姓氏考证,认为夏姬属于韩国人。

    长安君成蛟在历史中的唯二两次记载,除了成蛟之乱外,就是在其十五岁时不费一兵一卒,单枪匹马冲进韩国,轻取五座城池,因而被封为长安君的丰功伟绩。

    当然,考虑到第二则记载来源是比较离谱的《战国策》,水分比较大。

    但如果串联秦汉母后干政的时代背景,不难推测异人从赵归国后,第一时间面对的势必然也有两位母亲安排的政治联姻。

    如果成蛟的母亲是华阳夫人的楚系贵女,那估计赵姬和嬴政两位回国也没那么顺利能拿回应有的身份。

    所以可以推测得成蛟的母系势力多半是夏后一系的韩国势力。

    换而言之,在嬴政继位后的少年时间,秦国上层的外戚势力可能有华阳太后(嫡奶奶,楚系)、夏太后(亲奶奶,韩系)、帝太后(亲妈,赵系)三股势力。

    三系互相制衡,共通控制上层朝廷动向,弹压本土秦人集团,并在数年间和各国保持着有礼有节、点到即止的群殴联谊互动。

    现在想想为什么韩国地小国薄,百战之地,三天两头被抢,秦人去韩国跟回家似的,却愣是熬到了嬴政亲政才被灭。是不是就合理了。

    但毕竟三股外戚势力中韩系最弱.夏太后去世后第二年,靠山倒台,成蛟叛乱,韩系势力集团直接被收拾了干净。

    赵系在此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在整天和楚系眉来眼去的吕不韦之外,又冉冉升起一座嫪毐的山头。

    地地道道老赢家的成蛟要封侯都得走个政治过场,那么他嫪毐一个外地人凭什么封侯?

    在严密精确到苛刻的秦国二十级军功爵制度下,上一个有这待遇的赵国人,可是奇货可居、押注了万贯家财搞政治投|机的吕不韦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