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郑书秋-《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2/3)页
当然,在已经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其实搞个不公不过的新修下饭剧也可以。
就照着老思路拍,好好弄细节服化道,把老版因为经费和时代限制影响缺陷的地方完善好,再适当补充点剧情的逻辑细节,删掉点已经不适宜时代的观念……
等等,这么说的话。
方可以话赶话就掏出手机,打开了p站。
也不知道是大数据又监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还是因为好友搜索算出来的推荐,总之一开屏,刚巧就是赵琢那部剧的切片和各种mv剪辑。
看点击量,看得出来这部片至少目前热度是不愁的了,难怪赵琢现在这么火。
方可以随便点了个切片进去。不过好像不是赵琢所扮演的角色。
方可以随便打开来瞧瞧:“…从画面看剧组灯光估计没几个,反光板都不怎么换,镜头调度也挺糙…不过这是电视剧,这都是合理的。”
“故意把演员妆造往糙里整,整个明度和饱和度都被调低,加上这有点脏的妆造,嘶…难怪你觉得画面看着不舒服,我怎么感觉这剧组别是直接没请美术吧?”
“不过也勉强可以理解吧,可能剧组时间紧,没请够后期……噗。”
方可以正纸上谈兵呢,忽然,画面中响起一个强行压抑着喜悦的:
“爹啊,你死得好惨啊!”[1]
然后又一声。
又又一声,声声干嚎。
不是,这么父慈子孝不走心的吗?
方可以顿时感觉自己当初的行为都算得上孝顺有加了。
方可以如云山雾罩地看完这个切片,然后又特意找了几个,越看越沉默。
赵琢这部剧看起来声势浩大,各方资源济济一堂,但光方可以看的几个片段,就能隐约感受到台词质量良莠不齐,剧情逻辑略有冲突。
长剧,即使改编剧,也是剧本为王。
这么长的本子,多名编剧共同完成很正常,但如果真如郑书秋所言,没有足够有实力的编审统一把关,那造成剧情割裂、质量良莠不齐,台词bug,人物吃书,情感逻辑混乱等等问题也是很正常的。
而这些问题,演戏的时候,由于按场景表演,如果没有足够准确的剧本,演员本人也是意识不到的。只能靠导演兜底。
而如果导演自己都不熟悉剧本和分镜逻辑,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在拍什么,那……
终究又是只能靠后期女娲补天了是吗?
方可以一刷还刷到一个关联推荐,正好是之前那部方可以气到吐血、把旁白都一字一句拍进去的八十集阴间裹脚布的导演采访。
导演表示她压根不喜欢那本书,开拍之前她都没有完整读完,她觉得这书就是些情情爱爱男|盗|女|娼的封建故事。
成功让方可以又回忆起了当时看剧时糟糕的感受。
嗯,至少从两部电视已经被大数据相提并论这点上来看,剧组公关急眼也是很合理的。
方可以整理了一下思路,跟郑书秋讲了下她的看法:
“我们这行的人多少都有点自我意识过剩。正所谓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嘛,所有质料都是我理解世界的工具。”
郑书秋挑眉。方可以的语气难得有些严肃,她脸上原本淡淡挂着的笑容也淡了些。
“而这种名著翻拍自然是大项目,按照路径依赖,往往也会找大牌导演和功成名就的团队制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