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陛下说的是,臣唯有竭忠尽智,使得京师风气大善,方能对得起陛下栽培之恩。” “然臣才智终不及陛下远矣,自然难免有疏漏之处,而陛下乃天降英主,聪哲绝于天下,故还请陛下指正不足之处,臣自当严遵圣意,纠偏补漏。” 严嵩回道。 朱厚熜颔首。 他不得不承认和严嵩这种人还真是会提供情绪价值,让他听着舒坦,明明是自己要他办什么事,但他这么一说,却变成了他求自己教他做事。 故而朱厚熜也语气和气许多,笑道:“朕也没什么可补之处,但只有一件事要你去做,这件事便是将陶谐等谋害皇嗣的事写成传奇话本和戏本,让人讲说巡演,让京师的人都知道,他们有多坏!朕的中兴之业有多艰难!要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十岁孩童,皆知道非朕不仁,乃逆臣不义。” “这样的事,本不需要陛下提醒,臣就该竭力去做,以使风俗纯正,而免有毁谤朝廷之音影响风气。” “如今陛下既然提醒,臣自然更加竭力去做。” 严嵩回道。 朱厚熜点了点头,又说道:“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朕知道,要做好这样的事,光靠嘴号召不行,还得以利而引,故朕拨内帑五万银元给你,作为教化专项款,由你支用,年终汇报用度给朕即可。” “臣等受国恩厚重,本有为君父训教愚民、而改良世风之责!如今还要因此再受陛下厚恩,自是更加感佩陛下礼士之德,臣等若不能正世风,则抄家受诛已不为过!” 严嵩含泪大拜在地,说道。 “跟着司礼监的黄公公去领银款吧。” 朱厚熜说了一句。 严嵩叩首称是。 接下来,严嵩就真的领了五万银元的帑银,而做起这事来。 一直由他这个观风整俗使养着的文人墨客们也就按照他的安排积极创作起来。 “汝忠啊!” “你创作的那本书也先放一放,跟着先写个奸臣谋害皇嗣的话本出来。” 严嵩还将吴承恩叫到了自己面前来,特地嘱咐了一句。 吴承恩因严嵩在他举业上对他多有帮助,便拱手称是,没有拒绝。 何况,创作话本对他而言,比考科举容易,就如同让李白写首诗一样。 在这方面极有天赋的他,只听严嵩口述了大概的真实情况后,就脑补出了整本的框架和相应的人物关系,以及有趣的地方,且在当晚就开始写了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