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嘉靖四年六月廿三日。 这一天,京师万里无云。 啾啾蝉鸣声中。 艳阳直悬在紫禁城连绵成片的朱檐上。 干热的让人烦躁。 朱厚熜半挽着袖子,摇着折扇,让内侍把门窗都打了开。 同时。 他自己还随意地从御案上拿起一本章奏来看了看。 不过,朱厚熜没怎么认真看,略微瞅几眼就丢到了一边,甚至不少章奏直接就丢到了御案下。 因为这些章奏基本上都说的是两件事。 一件是弹劾杨一清在福建贪赃枉法、诬良为盗的。 一件是谏言在朝鲜开矿不利和睦邻藩的。 这两件事,在朱厚熜见了朝鲜使臣后,成为不少朝臣拿来进谏的目标物。 对于,杨一清在福建贪赃枉法、诬良为盗的事。 虽然朱厚熜作为君主,要持正为国,要兼听人言,不能草率处置,所以会让内阁只令言者拿出证据。 但是朱厚熜认为,这很可能,就不是杨一清贪赃枉法、诬良为盗,而是有东南沿海不希望朝廷加强水师的势力,在给杨一清泼污水! 有意混淆视听! 好让自己这个皇帝,对杨一清产生疑忌,从而怀疑杨一清没有认真创办船政学堂,而是打着创办船政学堂的幌子在敛财肥己、中饱私囊,乃至坑害正直人士。 因为在朱厚熜看来,杨一清如果没有认真创办船政学堂,就不会大胆培养疍户,乃至和汪鋐一起上疏请求招安海寇。 而所谓杨一清贪赃枉法,应该就是杨一清以通夷之名杀了杜庆这样的大乡宦,引起了沿海士愤。 至于诬良为盗则,或许是跟,杨一清最近又上奏说,有海寇袭击船政学堂,被官军击退的事有关。 而且! 朱厚熜近来也看到有章奏反对招安本国海寇,说本国海寇皆是贼心难改,招抚为官兵,将为沿海大患。 这让朱厚熜更加意识到,闽浙大户们是在跟杨一清等唱反调,在跟自己唱反调。 当然! 朱厚熜也不能说完全排除杨一清就没有私心,没有胡作非为的可能。 毕竟人性很复杂。 很多时候,知人知面不知心,谁也不知道谁绝对可靠。 他虽是皇帝,但到底也只是肉体凡胎,也不能完全信任任何一位大臣。 不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朱厚熜还是知道的。 再加上,他从客观上分析,也觉得杨一清应该是在认真做事。 所以,朱厚熜默认了内阁偏袒杨一清的处置方式,即对这些章奏全部票拟为令其提供相关佐证。 但这种处置方式,虽然显得中正和平,但也有弊端。 那就是…… 如果直接负责做事的人,如果性格暴躁易激,就会因为受不了这些弹劾而要求朝廷严惩这些人,且以辞职为要挟。 如果性格软弱一些的,也会因为感到了压力而选择辞职。 历史上,天启初期,辽东经略熊廷弼就因为性格太刚,与弹劾他的言官针锋相对,而造成矛盾激化。 相反。 在万历时期,首辅申时行就因为言官弹劾太多,而受不了这份压力,选择了辞职。 这也可以说是反对派的阳谋。 他们知道自己不能直接阻止圣意,但可以给具体负责做事的人制造压力,让负责做事的人知道有多少人在反对他。 而具体负责做事的人往往还会为平息矛盾,主动为他们求情,乃至使得皇帝不得不看在具体负责做事的人的面子上,对反对者网开一面。 但朱厚熜相信,杨一清这种能斗倒刘瑾的大臣,应该不至于承受不了反对者的压力,也不至于因为弹劾的声音多就骄躁不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