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厚熜因而点头:“那就好!” “如此,新生活运动便不在全天下开展,明年只先重塑钱法。” “陛下圣明!” 群臣立即拱手称颂道。 如之前所言。 大明财权不统一。 每个衙门都有自己的独立财权。 吏部有开纳事例收入,这是景泰年间开的例,商民可以通过输纳钱粮成为吏员。 礼部有管僧侣度牒和官寺的收入。 户部有田税和盐课折银收入。 兵部有屯田子粒银收入。 刑部有赃罚收入。 工部有竹木抽分和渔税收入。 太仆寺有折马银柯收入。 光禄寺也有各地进贡食材折银收入。 总之。 每个衙门都有自己的合法收入来源,也就有自己的小金库。 再加上火耗也没有统一标准。 因为不统一收纳进一个实际的财政部门,所以,没谁清楚大明朝廷各个衙门加起来到底存有多少钱,也不清楚实际上收了多少钱。 皇帝自己也不清楚。 更别提内阁首辅和户部尚书。 甚至。 很多时候,自己衙门的堂官,如果懒一点,或者对财政管理不感兴趣的话,也不清楚自己部门有多少钱。 而在这个时代,许多文官还真的有这种问题,因为他们对礼法和教育天子的兴趣,远大于对实际政务如财政管理的兴趣。 如果不是如今开始行考成法,再加上朱厚熜催促,现在朝堂上,这些个官员估计连自己部里大致有多少钱都说不出来,还得回去问部里的吏员。 事实上。 即便如此。 这些堂官也没有真正掌握到自己衙门里有多少钱。 因为。 具体负责核算与造册的胥吏们会造两份账册。 一份账册用来私底下自己这些人分钱。 一份账册用来上交给尚书侍郎们,让他们给朝廷交差。 这就跟地方官衙的胥吏会在赋役黄册外,另造一份赋役白册一样。 征税征徭役时,表面上看是按照黄册来征,其实是根据白册来征。 进而该征谁的税和徭役,就由胥吏说了算。 很多时候,知府知县这些正堂官都不清楚底细。 在中央朝廷也一样,各衙门明面上有多少钱,收多少钱,实际上也是胥吏说了算。 而胥吏都是很多大户通过关系和行贿或者合法输纳派上去的人。 所以,可以说,大明的财政就是被天下豪族掌控着。 朱厚熜要想完全握住大明的钱袋子,将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但现在。 朱厚熜首先要做的得是重塑货币制度,定义什么才是代表财货价值的法定货币。 “如此一来,今年所得的银钱,除了提前偿还兴明银行借银外,就不用再拨于各衙门开支了,足可拿出来铸钱。” 梁储因而在御书房与朱厚熜单独议事时说道。 “再从兴明银行借一笔,多铸造一些,以防到时候被大户恶意收储起来。” “具体再借多少,明年内阁廷议后再说。” “另外,严禁京师私设钱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