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闻李渊为了能让自己继任,不惜将屈突通调任给自己挪位置,楚墨风当下也不好再反驳,只能对着李渊抱拳说到:“既然陛下如此抬爱,那臣谨遵陛下旨意就是了。” 只见李渊笑着说到:“待你的四个孩子出世之后,朕再另行封赏,放心吧,朕是不会亏待了这些孙儿们的。” 一听李渊还要封赏孩子,楚墨风和李世民赶忙对着李渊下跪说到:“儿臣(臣)谢陛下隆恩。” 谁知李渊见状面色一正,双手虚抬说到:“快起来,正事谈完了,咱们继续喝酒的。”随即拿起身边一个瓷瓶对着二人晃了晃。李世民和楚墨风见状只好陪着李渊继续推杯换盏。 第二日早朝,众人早早地来到了太极殿等待李渊上朝,文臣一脉此时悉数到场,而武将一脉却惊奇地发现,自家的两位老大此刻却依旧没有到场,一时间众人不禁面面相觑。 正在此时只见李世民和楚墨风二人从后殿闪出,快步走到队伍前各自站好,众人此刻才恍然大悟,原来二人昨夜是留宿宫中了,想到这纷纷对二人竖起了大拇指。想这皇子之中唯有二皇子与陛下彻夜长谈的次数最多,这一点就连太子都无法比拟;而外臣之中若论圣眷尤渥,当属这国公爷一骑绝尘了;至于这驸马们,一旦娶了公主之后,便不会授予实权,且未经传召连京城都不能进入,可你看人家祁国公,城内有自己的府邸,朝中手握兵权,这已经不能用位高权重来形容了。 正待众人思量之际,只听上面王德操着那经久不变的公鸭嗓子喊到:“陛下驾到!”众人闻言赶忙齐声问安,只见李渊朗声说到:“众卿平身。” 起身之后只听王德喊到:“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话音一落只见武将中兵部尚书屈突通走了出来,对着李渊抱拳说到:“启禀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屈尚书不必客气,有事讲出即可。”见屈突通走了出来,李渊感到颇为惊讶,毕竟平素兵部之事皆是由楚墨风汇报,而屈突通习惯了默不作声,今日突然出列上奏,不禁勾起了李渊的好奇心。 只见屈突通对着李渊拱手说到:“启禀陛下,自老臣归顺大唐之后,承蒙陛下错爱授予兵部尚书一职,但是随着近几个月老臣每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思来想去唯恐有负陛下厚望,故今日想辞去兵部尚书一职,望陛下恩准。” 听闻屈突通要主动辞去兵部尚书之职,李渊当即明白这是在主动给楚墨风让道,如若自己开口开去其职位,或许面子上也会有些难看,明了了屈突通的意思之后,李渊笑着点了点头说到:“屈尚书何出此言,既然朕当初允你做这兵部尚书,当然是对你给予厚望的,不如这样,前任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因事涉谋反大罪已被朕斩首,此时工部尚书已然出缺,朕希望屈尚书能够接任工部尚书一职,不知屈尚书意下如何?” 眼见辞了这边之后自己还能留在六部之内,屈突通当下对着李渊下跪说到:“臣谨遵陛下旨意,愿为陛下分忧。” “屈尚书年事已高,不必下跪,快快请起。”听闻屈突通接受了自己的建议,李渊不禁欣喜万分,赶忙示意屈突通起身。 见到屈突通谢恩起身之后,李渊对着王德使了个眼色,王德见状走上前对着众人说到:“陛下有旨,李世民、楚墨风、唐俭三人上前听封。” 一听念到三人名字,众人心中顿时明白,那活来了,当下打起精神竖起耳朵,生怕漏下任何信息以免无法反驳。只见三人走上前下跪说到:“臣李世民(楚墨风、唐俭)在此。” 王德将手中的圣旨缓缓展开说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子世民,骁勇善战,收复失地,屡立奇功,朕深感欣慰,为表其功绩,特晋封李世民为大司徒,位列三公之首,食邑两万户,其子承乾封为恒山王;朕之贤婿,名曰墨风,自朕龙兴之日起常随左右,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念其功勋卓著,特准其暂代兵部尚书一职,其骠骑大将军一职予以保留,大唐兵马尽归其管辖;朕之爱卿唐俭,深陷囹圄却不忘朕之安危,念起传递消息护驾有功,特准其官复原职,并将逆臣独孤怀恩一应家产赐予唐俭,以表彰其功勋,钦此!” 一通圣旨读完,武将一脉纷纷张大嘴愣在原地,这要说之前是位高权重,此刻应该用权倾朝野来形容楚墨风和李世民了,一个三公之首,一个管着天下兵马的,这陛下的圣眷也真是太尤渥了,据说秦王妃此刻在后宫居住,而祁国公的四位夫人也住在后宫之内,看来自己真是没有跟错人啊。 而文臣一脉听完圣旨纷纷炸了营一般议论起来,只见魏征出列说到:“陛下,由祁国公继任兵部尚书之事,臣不敢苟同,不知祁国公何德何能,是否能担得起如此重任?” 坐在龙椅上的李渊一见文臣中有人出言反对,心中不禁暗骂到,妈的老子想给谁升个官就这么难吗?只要事涉二郎和楚小子,你们这群人总要出来叽叽歪歪的,没看那些武将从来不反对吗? 想到这李渊脸上不悦之色一闪而过,随即笑着说到:“魏卿家,朕既然决意让祁国公继任兵部尚书一职,自然是思虑良久了,不然你说说,此番祁国公与秦王收复失地的功勋,让朕如何封赏?总不能封王吧?” 一句话问的魏征竟然不知如何开口,而此时文臣中闪出一人,正是此前推行府兵制时与楚墨风有过交集的吏部尚书,只见此人对着李渊抱拳说到:“启禀陛下,老臣以为祁国公接任兵部尚书一职大可为之,之前老臣在推行府兵制的时候,曾经私下与一些士兵攀谈,众人对于祁国公推崇备至,这说明此人是一个一心为公的好人,加之此前秦王殿下曾经悉数过祁国公的功绩,这兵部尚书一职老臣认为祁国公当之无愧。” 此话一出人群中走出几个吏部尚书麾下的官员,齐声附和到:“臣附议。”而礼部尚书则走了出来说到:“启禀陛下,据老臣所知,祁国公在京城开设学堂,将阵亡将士的子女免费送入学堂传授忠君爱国的思想,此为大忠也;开设一应作坊及门店,让阵亡将士家眷有所收入不至于流落街头,此为大义也;私人出资赡养阵亡将士父母妻儿,此为大孝也,如此忠孝义之人,老臣认为此人能够胜任兵部尚书一职。臣附议。” 随后越来越多的文臣走出来齐声高呼:“臣附议。”一旁的魏征见状不禁大为惊讶,心想这小子什么时候悄无声息的拉拢了如此多的盟友,想到这不由地转头望了望太子李建成,只见李建成面色无奈地摇了摇头,似乎是示意魏征不要再纠结此事。 只见李渊见状抬手制止了众人的呼喊,笑着说到:“祁国公,朕怎么没发现你有诸位爱卿所说的如此优秀啊?既然诸位大人都如此看好你,那么你可得给朕在这个位置上做好了坐稳了,免得日后有人说闲话,你知道了吗?” 楚墨风见状赶忙对着李渊抱拳说到:“臣定当尽心竭力,以报陛下的厚望和诸位大人的抬爱之心。” 李渊见状冷冷地瞥了李建成一眼,朗声说到:“此事就这么定了,稍后朕会差人将今日旨意昭告天下,退朝。” 众人见状赶忙跪地恭送,待李渊离开之后,一众武将纷纷围上前对李世民三人表示祝贺,而文臣之中方才为楚墨风说话的也借故凑了上来,顿时站在李建成身边的人屈指可数。 透过人群的缝隙,楚墨风冷冷地瞥了李建成一眼,心想你这家伙真是坏啊,自己不出来反驳,总是让魏征那个一根筋的出来替你说话,也不怕天长日久陛下对他生出厌恶之心,今日之事若不是事先与陛下商议过,恐怕魏征一番言之凿凿之后,陛下定会改了主意。 想到这楚墨风赶忙恭敬地向众人告退,拽着李世民离开了太极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