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去接她”-《我真是来交换的》
            
            
            
                
    第(2/3)页
    “内,”说起正题,郑俊浩板起了腰,坐得笔直,“昨天您的短讯我已经仔细看过了。”
    “那就好,对于郑编剧剧本大纲里的情节基础,我无意干涉。其他方面,譬如以济州海女为故事背景的建议,不知道你这边有没有更多的意见呢?”
    陈安语气平缓,和郑俊英交流着自己的意见。
    既然已经应下了这件事,他就会把它尽量做好。
    作为外行人,他无意去破坏编剧的发挥。
    但他也需要通过适时的意见表达来提醒对方自己的存在。
    但这次陈安却明显失算了。
    郑俊英完全没有要和他争夺话语权的意思,反而一副终于找到知音的样子。
    “陈先生,请恕我冒昧,您的想法我真的非常赞赏!”
    聊起这个,他的语气瞬间激动了许多,刚刚拘谨的模样荡然无存。
    “以海作为爱的比喻和核心象征,具体落到海女这个职业,让剧本里奶奶的抽象情感有了更实际的依托,真是绝妙的想法!”
    “嗯、你觉得还不错就好。”
    陈安被他一连串小钢炮一样的吹捧之言惊了一下,眉头微挑。
    仔细看了郑俊浩一眼,确定他这话里确实没有其他意思之后,陈安才整理好思绪。
    “既然这样,郑编剧最近忙吗?方便的话,我需要你尽快给我一份更详细的剧本。”
    “当然!陈先生您放心,我会在半个、不,一周之内,把剧本发给您的!”
    郑俊浩用立下军令状一般的语气向陈安保证道。
    不能怪他态度过于热情或者说卑微。
    在今天清晨起床之前,他已经辗转反侧了一整夜。
    而在他等来陈安的那通电话之前,他已经苦熬了七年。
    当成功的可能就在眼前时,他必须考虑,这会不会是他此生仅有的机会
    ——也许不会再有一个其他的制作人认可他的剧本与才华了。
    “我明白你的决心了。也不用太急,质量很重要,我相信你也不希望自己的心血留下瑕疵。”
    陈安宽慰鼓励了他一句。
    接下来的时间里,就最基本的话语权达成了默契共识的两人,就一些其他的问题进行了稍微的讨论。
    很多人可能认为,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拍摄是最重要的环节。
    但其实不然。
    除了像王家卫那类对于临场发挥有剑走偏锋一般追求的导演之外,对于其他大多数的电影来说,开拍前的筹划准备才是最核心的点。
    核心制作人员的确定,演员的面试征召,拍摄计划的安排,场地器材的预备……
    这些才是最难的部分。
    甚至可以说,在完成了这部分工作之后,一部电影的质量就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
    在大致定下几位备选导演的名单以后,两人今天的会面也终于告一段落。
    剩下的需要以后再慢慢推进了。
    “把伞带上吧。”
    送郑俊浩到咖啡店门口,想起他进来时身上落满的雪,陈安将自己的伞给了他。
    “康桑哈密达,真的太谢谢您了!”
    郑俊浩接过伞,心中一暖,深深鞠了个躬。
    “这是我的名片,刚才忘了给您了,真是不好意思!希望能和陈先生一起,创造出一部让观众惊艳的作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