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副标题:美国队长逛青楼)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关于金矿的故事,说是某地有了金矿,一群人涌过去开采,结果主角来晚了,但他没有气馁,反而在金矿外围开了家饭店、旅馆、酒馆等等,最后赚到的钱反而比挖矿的人多。 以前在书上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叙述者着重强调主角的逆向思维、创新观念等等,可是这童话般的创业故事里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前提:世上哪有不被人控制的金矿? 诸如金子一般的稀缺资源,只要被发现,就不可能处于无主状态,哪怕是秩序混乱的社会,也必然会有某个团体排他性占据。 带着这个前提再来看之前的故事就会发现逻辑硬伤:金矿周围的店铺是普通人能开的吗? 大学里的超市老板尚且得与教职人员沾亲带故,何况是金矿? 有资格在金矿周围开店的人必然与金矿的掌控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需要上缴一笔额外的利润,上缴份额的多寡必然取决于店主与金矿掌控者的亲疏远近。 这些店铺里的标价也必然高出正常市场价。 所以这狗屎般的童话创业故事其本质不过是金矿的掌控者与店铺老板们联手对矿工的一次剥削! 矿工辛苦赚到的钱最终会被周围高消费的店铺再度回收。 有人会说,矿工完全可以忍住不消费,将积蓄存下来带回去。 这种理想状态确实存在,但取决于金矿的掌控者是否还需要接受更高层级的监督以及这种监督是否能落到实处,还取决于他们的良心,更取决于矿工们是否保持着人身自由。 人在“新美利坚”的史蒂夫·罗杰斯或许没有听过这个童话创业故事,却通过这些年的社会观察看到了相似的现状。 “他们确实给白人开了高工资,可是这些娱乐场所的消费水平并不低,他们没有强制白人移民进店消费,但是……” 视频另一头的托尼·斯塔克接上史蒂夫的话:“但是大多数移民不可能有太强的自制力。” 此刻,史蒂夫假扮成客人,正在一家夜总会进行实地考察,手里拿着酒单。 “这个价格虽然虚高,但并没有超出白人移民们的承受阈值,就算全点一遍,平均也就是两个月的工资,严格来讲,甚至比纽约同档次夜店的消费水平低很多。” “他们故意的!”托尼冷笑道:“定价不高才能吸引客人常来消费。” 白人移民来了“新美利坚”,拿到比地球上更高的工资,附近又多是新潮的娱乐场所,能忍住不来消费的有多少? 一来消费,发现价格比地球上同档次的场所更低,能忍住不多来几次的又有多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