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三十,宋杰。” “宋杰是朕的侍卫出身,虽是正经侯爵,实则出身朕的侍卫。” “朕太了解他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忠心。” “若统兵十万以上,朕最放心的人就是宋杰。” “因为他没能力造反。” “而且,他又和朕有姻亲,世代勋贵,他没有造反的动机。” “所以,每逢大战,朕必派他统兵,他在,朕放心。” “宋伟和他不一样,宋杰让朕特别放心,他不善统兵,但会将权力下放,并为朕举荐人才。” “宋伟则是自认为有两把刷子,且朕也认为他有能力,事实证明是朕看走眼了,他能力着实一般。” “而且,宋伟不幸,死在了征途中。” 朱祁钰道:“三十一,毛忠。” “毛忠有名将之资,明明一个军人,却搀和进政治之中,所以朕讨厌他,也就不太用他。” “压了几年,算是磨平了他的棱角。” “这才为朕所用。” “也立下一下功勋,可他明明岁数那么大,非要独领一支军队,最终病死在沙场上,导致他带走的大军损失惨重,这是过。” “所以,朕没有追赠毛忠国公之爵,仅以侯爵礼下葬,且葬礼办得并不风光。” “三十二,龚永吉。” “龚永吉此人,你印象不深,但大明在对马岛的战略经营,完全是他一手做的。” “他是文官,是朕求他做勋贵的。” “他在对马岛十年,病死在岛上,朕将一座岛礁,命名为永吉礁,纪念他的功劳。” “大明能威慑倭国,操纵倭国,能从倭国随便征兵,龚永吉功劳最大。” “三十三,胡豅。” “胡豅若活下去,必然进前十,奈何天妒英才啊。” “三十四,于冕。” “于冕比于康厉害得多,不过,论稳重,还是于康更好,于康有他父亲之风,且没有他父亲的傲气。” “而于冕学到了于谦的皮毛,也继承了他的傲气,所以排名不高。” “三十五,许宁。” “许宁是许泰的父亲,许贵的儿子,许宁没有辜负朕的期望,终于成长为一代名将。” “只是可惜,许宁在魏国战场上,中流矢身亡,不然排名还能靠前。” “三十六,郭懋。” “郭懋的功劳,在于发现新大陆,反而战场上的功勋不多。” “大明能得到全世界,跟他关系极大。” “荣封国公,是朕对他成绩的肯定。” “三十七,房能。” “房能大智若愚,若重剑无锋。” “他是朕一点点磨砺出来的名将,朕一直认为,他是朕的徐晃。” “稳重、靠谱,朕将难题交给他,他一定能妥善解决,且从不邀功,他是朕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他从来没单独领军过,但所有攻坚任务,都会交给他,他总会按部就班的完成。” “可他晚年纳妾不祥,被妾室联合奸夫,毒害而死,可惜了朕的名将。” 朱祁钰有点唏嘘房能。 “第三十八,李杲。” “李杲的能力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他在你手上,一定会大放异彩的。” “三十九,王离。” “王离出身农家,因为在军队中作战出色,被遴选进入武学,又因为用功读书,被于谦看重,成为于谦的好学生。” “王离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他的时代快要来了。” “第四十,伊旭春。” “他是倭人,因作战勇猛,而得到上级提携,一步步爬到了国公位置。” “可惜他生不出儿子,爵位无法传承。” “纳了二百多个妾室,最终被妾室害死,也是可怜。” “四十一,于康。” “于康朕说过了。” “四十二,仇钺。” “仇钺此人,功利心甚重,惯会杀良冒功,此人有名将之实,却无名将之品德,此人要慎用。” 朱祁钰对仇钺印象不好,许泰功利心也重,但不会杀良冒功。 仇钺不止一次这样做,屡次警告死不悔改,且每次出征,必斩几万头颅充作战功。 他压根就不是去藩国立功的,单纯是去杀夷人的。 “四十三,毛荣。” “毛荣也非名将之资,是毛海一手带起来的。” “第四十四,朱仪。” “朱仪也没有名将之资,而且他是正统帝的人,夺门之变时,他家明确站在正统帝那边。” “朕没杀他,并且用他统兵。” “他被朕吓破胆子了,朕给一百万大军,他也不敢造反,因为没人听他的。” “朕为了戏弄他,每逢打仗都让他去。” “现在想想也挺可笑的,不过,也将他练成了名将。” “后期,派他出征,恰恰说明朕放心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