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杨家将,一经公布,顿时引起北宋史热。 有景泰风云、洪武王朝、隋唐演义做铺垫,历史演义型顿时火爆大江南北。 书迷看得如痴如醉,赞美声音一片。 批评声音也不少。 但这一套书,耗时三年编纂完毕,不可能因为诋毁之声,就不再出版。 倒是王华亲自做的一篇序,备受文学圈追捧。 王华的文学能力首屈一指。 发布半个月后,燕云台发表。 燕云台和杨家将同一个历史时期,但视角不一样,很显然,中枢有将大辽改为正朔之意。 尤其以女性视角看待整个天下时局,角度独特,论点鲜明。 虽然有爱情故事,但不是情誉型爱情故事,而是以朝局为基准,放眼整个时代,看辽国风土人情,看辽宋战争,看萧燕燕的治政水平,完全是披着言情皮的正剧。 但这本书,销量超过了杨家将,闺阁之中传阅最广,尤其萧燕燕和韩德光的爱情故事,被世人称赞。 一时之间,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任地方督抚的王华,都没想到一部燕云台,会在民间引起如此巨大反响。 这部后面还有一個彩蛋。 是皇帝看完整部书,要求加上去的。 叫穆桂英传奇。 也是杨家将续传。 但这本书刚刚在写,只校对出来一册半。 十一月,治书局公布杨家将之穆桂英传奇。 以穆桂英为主角,看后杨家将时代。 仅出版一册,在民间就引起热议,热度不低于燕云台,甚至,有很多读者是看了穆桂英传奇,才回过头来去看杨家将。 穆桂英传奇,其实虚构的。 情节也是虚构出来的,降龙木、穆杨会、情定穆柯寨、辕门救夫、穆桂英破天门阵、责夫战洪州、十二寡妇征西、杨门女将等几个大长篇。 初定上下两册,40万字,随着增加删改,已经到了62万字,预定分为三册出版。 这种虚构的历史,才最受欢迎。 因为爽啊。 景泰风云、洪武王朝,全是正剧,正经大历史,处处考究,一切以史实为依据,爽感肯定要下降的。 隋唐演义、杨家将,虽然有一些情节虚构,但却是正经权谋,以正史为先。 燕云台虽是女性视角,却妥妥的正剧。 只有穆桂英传奇,完全虚构的演义人物,有仙法,有战争,一路暴爽,尤其抓住了女主大爽文的受众。 文学性不高,但主打的一个好看,把穆桂英这位女英雄的形象树立起来了。 在穆桂英传奇之前。 治书局还公布了一本书。 是由谢迁主导编纂,大秦帝国,于十月下旬公布。 大秦帝国,从秦始祖开始,筚路蓝缕创业大秦,书写大秦八百年历史。 全书共45册,长达500万字。 是以讲历史的方式,讲述大秦八百年历史。 这本书不是演义,而是纯纯的正史,公布之后,反响并不大,反倒在文学圈饱受好评。 其实,大秦帝国,要比景泰风云开书更早,景泰四十八年就开始编纂了,足足编纂了十年。 结果是叫好不叫座。 好看,但受众很低,喜欢的人不多。 但喜欢的人都是死忠粉。 谢迁本以为,会引起巨大的反响,肯定比隋唐演义强吧,结果完全高估了民间审美。 确实好看,但没人喜欢。 反倒治书局一个家,接的一个私活,叫秦时明月,一本书直接火了。 还有一个家,写了一本秦吏,反响巨好。 因为燕云台、穆桂英传奇的爆火,民间有文人跟风,写了本芈太后传,直接爆火。 民间家有点明白了,流量密码掌握在女人手里。 竟有人打起了武则天的主意,结果被报社、出版社告知,暂时不许出版。 因为,中枢还有一套年终大戏,武瞾! 就是武则天。 华夏第一女皇。 出自李东阳的手笔,接着隋唐演义,一本正史型的武瞾,直接出版。 但武瞾有三个版本。 一版叫武媚娘传奇,一版叫日月凌空,一版叫武则天。 看名字就知道,前两个不靠谱,是演义之作,走的快爽白路线,第三版才是正史版。 但武媚娘传奇,遥遥领先。 民间审美也就这样了,就爱盯着这点事看。 然而,景泰五十八年的十二月,是神仙打架的月份。 李东阳出武瞾。 王华继续出穆桂英传奇。 刘大夏出东周列国志。 闵珪出楚汉争鼎。 张敷华出是西晋演义。 读者本以为,一部景泰风云,勾得天下人夜不寐食无味,景泰风云之后再无好书。 结果,治书局直接上王炸。 月月都有好书看。 到了年底,竟然好书直接爆炸。 华夏各个朝代的演义,全都涌现出来。 本该属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被皇帝塞给刘大夏,刘大夏主持编纂,名字也是皇帝起的。 和大秦帝国不一样,大秦帝国是纯正史。 东周列国志是纯演义。 全书总共104册,跨度春秋战国五百年时间,所有英杰人物,粉墨登场,详细描述东周时期的风土人情,列国交战的大场面。 这本书,编纂用了近九年时间。 八月份时候完全编纂完毕,然后进行全国连载。 全文2500万字,是现存里,最长的一篇,未来也不会被超过。 整个春秋战国,是华夏历史中最乱、最复杂的一段历史,名场面实在太多了,烽火戏诸侯、曹刿论战、弦高退敌、赵氏孤儿、二桃杀三士、伍子胥过昭关、勾践复国、商鞅变法、西门豹治邺、孙庞斗法、苏秦合纵相六国、屈原投汨罗江、田单复国等。 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跃然纸上。 时间跨度巨大,人物最多,篇幅最长,东周时期历史最细节的,一片好评,叫好又叫座。 刘大夏一书封神。 在楚国任首辅二十余年,回国执掌宪台十几年,一直没人认识,一本书火了,天下人都认识刘大夏。 最可喜的是,让天下人最直观的看到东周这段历史,春秋和战国,其实更存在于读者的心里,对于具体的故事,知道的反而不多。 这段历史,恰恰是华夏历史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老祖宗的谋略,在那个时代展示得淋漓尽致。 当初编纂这本书的时候,皇帝想编成正史,朝中思想也是编成正史,但又担心遇到大秦帝国那样的窘境,只能编成演义。 果然,大秦帝国,明明质量最好,却谁也干不过。 东周列国志要是遇到了大秦帝国同样的窘境,刘大夏估计得自杀,他可没有第二个十年,去编纂一本书了。 闵珪也不差。 一本楚汉争鼎,以刘邦为视角,写秦末乱世,和西楚霸王争天下的故事。 也是一本群像,元从丰沛人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等,以及张良、韩信、项羽、范增等等,从每个人的视角出发,看待秦末这段历史。 是演义,也是正史。 谋略、战争、语言、典故都很考究,向读者揭露一个完美的秦末乱世。 以始皇帝统一六国为起点,写到一代枭雄刘邦驾崩为止。 前面有洪武王朝铺路。 同样极具传奇色彩的刘邦,同样非常吸引人。 果然,在东周列国志的恐怖压力下,楚汉争鼎丝毫不弱,死死顶住压力。 和东周列国志不一样,东周列国志是每个月公布三册,长时间连载。 楚汉争鼎,却是一口气放出来全四册,共120万字。 张敷华的西晋演义,同样能打。 这本书,是续写三国演义。 主要写后三国时代,从曹操病逝为起始,写到衣冠南渡为止,未完待续。 本来是晋朝演义,分西晋和东晋两套。 皇帝看完西晋演义后,觉得东晋演义不恰当,十六国南北朝写起来都非常有意思,要拆分开来写。 而且,三国演义后文质量明显下降。 西晋演义,就弥补三国演义后期故事,这本书没有主角,是群像,笔法模仿三国演义,故事也和三国演义一脉相承。 三国演义是贬曹尊刘,西晋演义是贬马尊曹。 西晋演义,全文170万字,全五册。 张敷华一度想将三国演义进行扩写,将故事放进西晋演义里面,扩写三国演义皇帝同意了,但放在里面可不行。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完整的,没必要重新编纂。 扩写三国演义,叫三国群英传,三国演义人物、情节基本不变,进行扩写,并加入大规模考古情节。 张敷华还在最后编纂中,预计明年能够出版。 治书局出品,本本销量炸裂,唯独大秦帝国扑街。 到了景泰五十九年,谢迁祭出王炸,从大秦帝国分裂出来一百个经典篇章,写成一百本百回制。 篇幅都不长,篇篇是爽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