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京师,军器局。 朱祁钰正在观看试铳。 裴木头带着人,仿制出来一批。 他认为铅子配比不佳,火药燃烧率低,所以又调整了火药比例,威力进一步提升。 但还是无法突破铅子不耐潮、雨天不能用的桎梏。 试铳后,试炮。 又和缴获的佛郎机炮进行对比。 一轮轮比对之后,得出结论,汇总到皇帝手上。 “仪铭,你怎么看?”朱祁钰特意把仪铭带来。 仪铭行礼后,道:“回陛下,微臣不懂军械,此火器确实威力强大,但微臣却想请问,造价几何?” 这是个懂军事的。 铳、炮再好,那也得用得起才行。 朱祁钰招手让裴木头过来。 裴木头详细介绍造价,他本以为皇帝对这些细枝末节的不感兴趣的,却不想皇帝听得入神,还让太监记录下来。 他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 顺便还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很多,皇帝却不嫌他烦,认认真真听完,还鼓励他几句。 “造价还是偏高。” 仪铭皱眉:“如果铳管能沿用我们的就好了!只要将军中旧铳回收,回炉重造便是。” “回禀仪大人,铳的威力变大,铳管也要加固加大。” 裴木头抓了抓头发:“仪大人,咱们的铁矿,和佛郎机的铁矿不太一样。” “怎么讲?”仪铭还是第一次正视这样一个工匠。 裴木头不修边幅,身上散发着火药味,虽然穿着官袍,却没有半丝官威,更像田间地头的老农民。 在仪铭眼中,以工匠之身踏入官场的,应该是蒯祥、陈祥那样的才对。 可裴木头这般老农民的模样,着实是另一番景象。 偏偏,裴木头满脸认真的样子,却让他仪铭愿意认真聆听。 当沉浸在裴木头知识海洋里时,他会自动忽略掉裴木头的长相,心里敬佩,这是个一心为火药而生的匠人。 “咱们的铁矿,杂质较多,需要经过几次提纯,所以成本高,造出来铳管却还不如佛郎机铳耐用呢。” 裴木头认真道:“反观佛郎机铳,铁矿天然纯度高,锻铁工艺比咱们高明,造出来的铳管比咱们的强很多。” 仪铭露出震惊之色。 铁矿啊,是一个国家军器的根源。 漠北为什么兵力强,却翻越不了长城,就是因为缺铁啊,铁矿资源被大明垄断,所以大明再烂,也能挡住漠北诸族。 可以说,铁的发达程度,就能折射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陛下,佛郎机竟这般强大?”仪铭大惊失色。 朱祁钰面露苦涩:“据佛郎机俘虏交代,在欧罗巴,佛郎机不是第一强兵……” 仪铭倒吸一口冷气。 “那欧罗巴距离我大明究竟多远?”仪铭又问。 “那俘虏也不太清楚,不过他们是从东面来的,而佛郎机在我们的西边,他们离开佛郎机是景泰六年。” 仪铭再次倒吸冷气。 郑和七下下西洋,这个时代的人,是知道海外的,更知道环球旅行有多么困难。 可小小的佛郎机已经完成了全球航行。 其实,佛郎机俘虏压根就不知道他们是从哪个方向来的,是朱祁钰审讯之后判断出来的,他们应该是从美洲过来的。 “陛下,就算欧罗巴距离我大明需要一年的时间,我大明也绝不能怠慢!” 仪铭跪在地上:“微臣愿意请陛下,再练强军,防备西夷!” “朕正有此心。” 朱祁钰让他起来:“但是,朕造船,就有人烧船厂,朕要伏击海盗,两广就叛乱。” “这里面有什么事,你比朕更明白。” “总不能把造船厂迁到京师,放在朕眼皮子底下盯着吧?” “就算能造,入海之前也会被烧。” “治标不治本,没有用。” 仪铭浑身一颤。 这事儿,皇帝还没过去呢。 广西已经有四个本地大户,自杀了。 皇帝还不满意,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遭殃。 “陛下!” 仪铭再次跪下:“请陛下效仿太宗皇帝,强征沿江沿海船工,分成四厢。” “一厢工匠分工制造船木梭橹;二厢工匠制造船木铁缆;三厢工匠是修补旧船;四厢工匠制造棕篷等物。” “重启南京龙江造船厂和太仓浏河等造船厂。” “打造海船!” 朱祁钰眯着眼看向仪铭:“可有些人,不希望朕出海啊。” “陛下,再不出海,大明就要亡国了!”仪铭悲呼。 仪铭在朱祁钰监国时期,就曾弹劾王振,史书上形容“叫号莫辨人声”。 这个人,认死理儿,死心眼,一旦认准的事情,他咬死不放手。 作为天朝上国的兵部左侍郎,他有着难以言说的优越感。 他认为放眼四海,大明仍是天下第一。 可是,这场梦被瓦剌击碎了,漠北强大,鞑靼、兀良哈欺负大明,他也认了。 可偏偏在遥远的西方,一个弹丸小国,那佛郎机俘虏说佛郎机面积都没有大明京师大,但军事实力强悍到让他恐惧。 仪铭的天朝上国梦彻底破碎了。 所以,他希望国家强盛起来,恢复永乐盛世,再创大明辉煌。 “可有些人,不同意朕出海啊。” 朱祁钰扫视靶场,又回身看了眼扈从,目露思索。 “请陛下诛杀此等不良用心之人!”仪铭旗帜鲜明的站在皇帝这边,就如当年易储风波,他倒向皇帝是一样的。 “仪卿你真是这样想的?”朱祁钰面露喜色。 “以前大明强,无须担心宵小之徒。” “今日方知,我大明坐井观天!” “海外尚有强国,这些强国虽然距离我大明遥远,但绝不可不防。” “那佛郎机就算今天不打过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呢?我们的子孙总要面对来自佛郎机的威胁!” “与其那样,不如我大明先灭了佛郎机!” “永绝后患!” 仪铭高声道:“为子孙后代,开创万载盛世!” “好!” “我大明尚有板荡忠臣!” 朱祁钰哈哈大笑:“朕以前不想出海,因为漠北未平,天下未定。” “但现在不一样了。” “于谦一战打崩了鞑靼,漠北已经成为大明的跑马地。” “重建漠北,需要海量的钱粮,所以朕需要吸海外的血,建设漠北,维系大明统治!” “那么朕的目光,自然要转向海外。” “永乐朝,郑和下西洋,煊赫大明国威,何其伟大!” “朕也想下西洋!” “但朕不止是煊赫国威!” “朕还要攻伐不臣!” “我大明宝船一路行驶之下,莫有不臣服者!” “不臣服者,一概杀光!” 朱祁钰面露凶光:“在国内,谁敢阻止朕开海,朕就杀了他们九族!” “太宗有永乐盛世,朕要有景泰盛世!” “微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仪铭高声道。 裴木头却抓了抓头发,这什么意思? 仪铭是兵部左侍郎,又是老臣,而且仪家乃山东高密大族,树大根深。 只要他支持,仪铭在朝中的小朋党就会支持皇帝。 想开海,要一手刀子,一手利益。 还要慢慢拉拢,给投过来的官员利益,那些不愿意过来的人,统统杀掉。 等于谦清理了喀喇沁部,等他有了儿子,他就能亲自坐镇南京,强行开海。 “起来。” 朱祁钰脸上露出笑容:“下西洋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漫长的时间准备,正好我大明还需要收拾北方鞑虏。” “只要陛下雄心未灭,微臣便等得!”仪铭躬身道。 他今年六十三岁了,真不知道哪天闭上眼睛,就再也睁不开了。 “伱有生之年,朕一定让你看到,船队回到大明!”朱祁钰无比认真道。 “微臣谢陛下厚爱!” 仪铭竟有些哽咽。 他担心,子孙后代时,国力下滑,佛郎机用火炮轰开大明的国门,到时候北方有强虏,南方又出现新的强敌,国朝如何延续下去? 试铳圆满成功,朱祁钰让裴木头继续改革火器。 再派人去搜集优质铁矿,批量制造佛郎机火器,装备军中。 银子只能内帑出了。 户部还在筹措钱粮,边境往北推,全都需要钱。 他和朝臣约定两年时间,若不能完全让漠北自给自足,就要舍弃漠北,谨守九边。 回到乾清宫,胡濙却等在宫中。 “参见陛下!”胡濙跪拜行礼。 朱祁钰应了一声,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才道:“移民得怎么样?” 之前他就下旨,令天下士绅,迁出一庶脉,充实辽东。 “回陛下,老臣已经安排下去。” 胡濙跪着,知道皇帝对移民速度并不满意。 但天下士绅又不是都听他的。 想强拆一脉填充辽东,总要让渡一些利益的。 这些是没办法摆在台面上,和皇帝说的。 “加快速度,于谦移镇辽东,喀喇沁部不过冢中枯骨罢了。” “只是时间问题。” “朕相信,用不了多久,于谦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到时候,天下士绅就要填充辽东,不许给朕找借口,朕不听。” 朱祁钰打开奏章:“起来吧,赐座。” “朕已经让宋杰出京了,孙原贞也暂时别回来了,留在万全都司。” “宋杰率军沿路往北走,跑马圈地。” “愿意留下的部族,都留在大明领地,归化便是。” “朕已经下旨,令于康和吴遵,将俘虏押解至京中,老太傅,朕想将俘虏打为军户,令人把俘虏锤炼成新兵,您意下如何?” 朱祁钰问。 胡濙目光一闪,皇帝想继续扩大兵权。 “陛下,若京中有大军压制,几万俘虏是翻不起风浪的。” “可您派宋杰率两万兵出京,京中本就空虚,忽然进来几万俘虏,万一俘虏哗变呢?” 胡濙目光微寒:“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如找个借口,坑杀了便是!” 朱祁钰瞳孔微缩,士大夫怎么不讲仁义道德了? “陛下,老臣决不许京中出现丝毫危险。”胡濙担心,这些俘虏哗变,大明可就危险了。 朱祁钰能理解。 “都杀了太可惜了。” “但也不能放去漠北,那是放虎归山,哪怕漠北要成为大明领地了,也不能放他们去漠北。” 朱祁钰目光闪烁道:“不如打散了拆分掉。” “归入各镇一部分人,再从各镇调来相应的人,充实京营。” “老太傅意下如何?” 胡豅微微一怔。 皇帝要抓住九边镇的兵权了。 美其名曰是替换,实际上是往里面掺沙子,让自己的人进去。 进而抓住九边的兵权。 “老臣没有意见!” 胡濙有点害怕皇帝了。 皇帝现在拿没儿子当武器,疯狂乱咬,疯狂收权。 “会试让白圭给朕盯紧了,再出了事,朕就诛了他九族!”朱祁钰眼眸一阴。 胡濙脸色微变,匍匐在地:“老臣遵旨。” 皇帝就是跟他说的。 别再出幺蛾子,再耽搁了会试,朕就要杀人了。 打发走胡濙。 朱祁钰脸色不善,处置奏章,广西迟迟没传来大捷,方瑛倒是一天一道奏疏,只是夺回了廉州府和雷州府。 侯大狗反而攻克了浔州府,占据半个梧州府和浔州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