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年轻文臣开口朗读: “一、大夏的奠基与崛起,881年-1038年。” “881年: 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因助唐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朝册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李,统辖夏州、绥州、银州、宥州四州之地。夏州政权建立,成为西夏王朝的雏形。” “而后五代十国时期: 夏州政权在混乱的局势中左右逢源。” “名义上臣服于中原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实则保持自治,不断在积蓄力量。” “...” 前半段是大夏的起源。 现场文臣都知晓的事实,无法证明江离拥有看破未来的能力。 当年轻文官浏览到接下来的历史之际,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与不妙。 “接下来是大夏的巅峰之路的开始。” 此话一出,全场众人顿时屏气凝神,比以往任何之际都听得认真。 “1:依附金朝。” “大夏联金灭辽,在1120年代、攻宋,趁机扩张领土,夺取部分河湟地区。” “2:推崇儒学。” “ 建国学,尊孔子为帝,大力推行汉文化。” “3:发展佛教。” “ 大规模译印佛经、广建寺庙,佛教达到鼎盛。” 听到佛教,李乾顺顿时一脸愕然。 这几年,他确实在准备大肆推广佛教,以达稳定大夏民众之心。 由于国家小,人丁弱,急需力量。 若目前大夏无宗教信仰,战士们将会畏惧死亡。 作为皇帝,他只能从其它地方搬出宗教,给他们灌输“来世”的概念。 如此一来,小国之民将悍不畏死;勇猛无双! “这宋史的编纂之人,竟能看透我即将要做的大事?” 这一刻,李乾顺忍不住心惊,令他对江离与其师尊的感官更为恐怖! 思索之间,台下再度传来朗读声。 “在1139年-1193年是我们大夏的黄金时代。” “也就是我们大夏的未来的七八十年内。” “文化繁荣,经济稳定、外交平衡——大夏在南宋与金之间维持相对和平。” “再之后便是转盛为衰。 “衰落与灭亡——具体年限是1206年-1227年。” “1206年: 宗室李安全篡位,改变依附金国的国策,开始侵扰金国边境。” “其次蒙古崛起: 1205年、1207年、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率军攻夏,我大夏接连惨败。” “在1209年蒙夏议和,大夏纳女请和,附蒙攻金,成为蒙古附庸。” “权臣擅权: 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时期,权臣阿沙敢不等把持朝政,国力日衰。” “大夏在蒙古的高压下,时而附蒙攻金,时而联金抗蒙,摇摆不定。” “最后则是蒙古致命打击:1224年-1227年。” “在大夏拒绝派兵随成吉思汗西征,招致蒙古更猛烈报复!” “1224年: 蒙古大将孛鲁攻占西夏重镇银州。” “1226年: 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发动灭夏之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