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宝玉接过报纸,通读一番,心中颇为不屑,禄蠹二字脱口而出。 其实当他开口的那一刻就已经预料到要被贾政毒打。 但是宝玉性格使然,到底还是将心中话语尽数说出: “此等禄蠹,只知阿谀奉承,算什么妙文?尚不及净水阁中妙玉姐姐所做诗词精彩!” 妙玉原本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因家道变故,所以带发修行。看似是尼姑,实际上…… 方永下令迫害僧道之后,尼姑自然也逃不过搜查。 方永本身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之前的他深受现代社会的先进思想熏陶,并不认同这个时代男尊女卑的理念。 他支持男女平等,男女共权,但是社会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方永不可能一句话就改变社会的结构。 但是在一些小的方面,他可以润雨细无声的悄然改变。 比如这次迫害僧道。 以历朝历代的经验来说,一般灭佛灭道主要只针对和尚道士,对于那些道姑师太则会从轻发落,安置在教坊司之类的机构,让他们重新发挥价值。 不过方永认为男女平等,女人能顶半边天,不能以歧视的思想剥夺其劳动的权利。 因此即便是道姑师太,也是大把的送往和州,感受草原天然的朔风和沉重的石块。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会纺织之类技术的人才,她们会被送往工厂劳动,比在草原上修城墙会轻松一些。 不过劳动不分高低贵贱,方永当吴王,她们修建城墙,都是劳动的一种,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不过这个时代的女人思想没有觉醒,无法理解方永对她们的平等关爱。 以妙玉为例,她宁肯花大把时间,去配置从冬天发酵到夏天的雪水,也不肯将时间用于更有意义的劳动之中。 在淮阴军的搜查中,妙玉和庵中的一些尼姑找门路躲进了贾家,经王夫人介绍,被贾母收留,因此逃过了搜查。 由于淮阴军一直在抓捕僧道,隔壁宁府的小蓉大爷之前就在锦衣卫任职,还有府上的环三爷,也是淮阴军的人,因此她们躲在府中不敢以真身示人,便将住处取了个净水阁的名字。 却说贾政被宝玉的回答气的大怒,命人掩上房门,抄起一旁的灯架便打。 这个时代父子君臣的关系严明。 即便宝玉思想跳脱,不拘于世俗,却也不敢在贾政面前反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