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政治水平高的人通常都有一个特点。 那便是识人。 对于班超的才能,顾康早已了然,更别说如今他还立下了功勋。 但顾康却说起了另一件事。 ——治水! “陛下!” “自昔年平帝时期起,大河、汴渠多次决口泛滥,百姓深受其害,伤亡无数。” “随后天下大乱一直都没有得到整治。” “如今盛世来临,但两岸百姓却仍深受其害,臣曾细细探过此事,百姓皆望朝廷能够整治黄河。” “此乃民心所向。” “臣以为时机已到,该行治水。” 顾康毫无保留地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其实他早就有此念头了。 顾康本就对农耕之事极为精通,深知水患对农业的危害。 自治天下之田后,更是愈发察觉到了大河、汴渠如今的状况。 并为此做出了准备,先后集结了一批于水利方面颇有造诣之人。 但治水之事,必定影响甚大。 群臣的心思他看的太清楚了解了,他一直都在等待着机会。 如今,这个时机终于来了! 听闻此言,刘庄不禁微微皱眉。 他自然知晓大河与汴渠的水患。 同样也十分明白若是当真能做成这件事,定是一件福泽后世之事。 对于大汉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但他想的是,如今的大汉,真的有能力同时兼顾这两件大事吗? 虽是遣班超赴西域为使。 但在这其中也必定有大军相护。 当然,并不是直接随班超远赴西域,而是给予震慑。 这件事可大可小。 刘庄原本的想法是直接大型兴兵,待西域一定,立刻挥兵彻底解决掉北匈奴。 但要行治水之事,那此事便一定要搁置。 绝不能动用太多的兵马。 治理汴渠与大河,这注定是一件损耗极大之事,容不得他不多加考虑。 “陛下,若是当真能治水成功。” “不仅仅可以造福两岸百姓,期间可多出来的耕地亦是一项好处。” “.....” 顾康仍是在帮刘庄分析着其中利害。 刘庄听得十分仔细,直至顾康说完后,他心中也是做出了决定,直接点了点头:“大河之患,却是我大汉心腹之患。” “如今天下安康,北匈奴之祸暂解。” “若能趁着抚平西域之际,能够解决此患,确是福泽天下之事。” 刘庄是个十分英明的皇帝。 尤其是对待百姓,他从来都不会吝啬,并没有过多纠结。 无非便是暂放心中大事,少派些兵罢了。 昔年刘秀为了息民能拒绝“万世刻石之功”,他又岂能给刘秀丢脸? “陛下圣明!” 顾康再次朝着刘庄一拜。 旋即便与刘庄详细说起了自己的计划。 按照顾康的计算,至少要征调十万的甲士,且还要有数十万的百姓..... 这注定是一件大事。 两人更是就如同当年那般直接谈论到了深夜。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表情不由得愈发复杂。 ——相比于如今的天下人,他更加清楚如今大汉的国力到底到了什么地步。 治黄河,抚西域。 刘庄只要不发动那种大规模的战争,同时做这两件事其实还真的不足以伤筋动骨。 真正让顾易在意的是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 一切都提前了! 顾氏的横空出世,不仅仅是让刘秀在开国时期免去了很多麻烦,减少了不知多少的伤亡。 如今更是让刘庄一朝更加强盛了。 顾易记得很清楚。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汉明帝这一朝,以当下的时间节点来看,甭说是如今北伐,就连治水都是还要再等两年的。 至于北伐之事更是直接要等到了永平十六年。 但现在大汉却有能力同时做这两件事。 以此可见,这两者的差距到底有多么大。 顾易如今就是在思考,若是真的在刘庄这一朝大汉就已经强盛到了这个地步。 那未来到底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顾氏若是一直都在。 如此强盛的大汉还会以原本历史之中的那种方式落幕嘛? 这个问题,如今就连他此时都不能完全确定了。.... ........ 刘庄与顾康皆非优柔寡断之人,就在当天两人详细谈好了其中的各种细节之后。 次日,便直接宣布了此事。 在如今的这种时代,面对火力全开的明君贤臣,天下注定将迎来巨变。 于庙堂之上,刘庄先是宣布了对于西域的安排。 经过他与顾康的商谈,决议先不调兵,仅将原有人马留守,并令将士们在伊吾卢城屯田。 借着此次大胜的威望,尽可能的获取大汉于西域的利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