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绝望的银河之中,原体到底代表了什么? 在经历了与原体同行的二十多年之后,阿莱克斯·凯恩看着眼前的星界军们,对此有了愈发深刻的理解。 彼时,警戒星空港的穹顶下,帝国军团运兵船正吐出潮水般的星界军。 疲惫而困惑的军士们拖着成箱的装备行走,嘴巴因这些装备的先进以及即将属于他们的通知而张大,他们中的大多数只在军务部的图列上见过这些装备。 有军官们手持着表单指挥着,让那些因为阿斯塔特出现而过于激动的士兵们排成整齐队列。 整队完毕的方阵便会在档案中冠以详细的记录,编好进一步简化的部队编号,进行装备配给,副官们在队列中匆忙地穿梭,在各个士兵衣领处打上钢质标签,上面标有全新的识别码以及作战序列。 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我发誓,我在从未见过如此完善的条例,还有补给。” 看着手中由破晓之翼军事委员会下发的档案,有星界军军官忍不住嘟囔道。 与普遍装备了更高级甲壳甲或是火炮坦克等载具的陆战军团不同,他的预备队居然被精确分配了一系列突击型空中载具。 “我也是。” 阿莱克斯政委回答。 他就站在这名星界军军官的旁边。 “你好。” 他简短地打了个招呼,语气里没有多余的修饰,只有军人特有的直接。 “你好。” 军官回答,同样简洁。 一切就这么简单,同样饱经风霜的手很是自然的伸了过来,彼此握在一起。 二人看到了对方的姓名。 巴里·布朗森(曙光舰队第143空降兵预备队指挥官-艾里西亚空降兵团-第十三步兵团) 阿莱克斯·凯恩(曙光舰队第3主力兵团军事顾问-卡迪安第43团‘破碎之剑’) 军牌内部的小字包含了他们过去的作战序列,而更加显眼的区域已经被统一格式的编号所占据。 所有人都是这样。 曙光舰队对聚集的星界军部队进行了重整,这是极为必要的,要不然对这些星界军军团的管理就会变得一团糟。 这些士兵来自银河各处,因原体的意志而集结于此,自然也不熟悉曙光舰队的指挥,更不认识除了同部队外的其他人。 而在那些正式编号的小字里,藏着故乡的名字、所属的兵团。 短短几个字母。 装载着仅存的、令人慰藉的归属感。 以视线交换了彼此的姓名,两位短暂谋面的军官便在又一次交错间分道扬镳,各自消失在忙碌的甲板人群中。 在完成特定的装备配给后,这些星界军们将获得九十标准日的训练周期来熟悉他们更迭的武器系统,之后,根据适应期间对其作战能力的评估,他们将被精确部署至朦胧星域各个战略节点。 这套流程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效率与精确性。 在配置了由阿斯塔特为信息处理主体的行政团队之后,各个军团的信息处理能力也随之日渐高效。 特殊编制的星界军部队被安置得如此精确,即便无法达到理论上的完美匹配,其准确度也已远超帝国旧时代的任何军事调度记录。 “战争。” 阿莱克斯的视线穿透观察窗的强化玻璃,凝视着外面永恒的星海。 离开曙光星区已然数年,回归的旅途却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平淡。 舰队被混沌的威胁堵在了警戒星,让这场本应该在两年内结束的航程迎来了极大的延误。 原体们在控制警戒星之后便依靠着自身的权威集中着兵力,显然是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而本已经在曙光舰队内部享受了一段时间退休时光的阿莱克斯也选择响应了征召,作为军事顾问重新参与到他最为擅长的战争之中。 一次本该平静的退役航行,转眼间又化作一场新的远征。 对此,阿莱克斯政委表现得很平淡,毕竟他只是一个星界军政委,帝国不可能对他个人施加以多么特殊的待遇,在过去,中途突然被调遣去指挥其他部队也是常有的事情。 对政委这个职业而言,平淡的军旅生涯根本就是奢望,每次突如其来的调令背后往往都意味着要接手一个濒临崩溃的战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