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曹兵入汉中-《我父刘玄德》
第(2/3)页
当然,张卫、阎圃不到绝境时也不可能这么干。张鲁派他们大军南下,为的是能够染指蜀中,可不是为了这么些许钱粮兴师动众的。
张卫、阎圃如今不但不能强征本地士族豪强的钱粮,而且为了安抚他们,就连梓潼县中的钱粮都不能全部取走。
不过即便如此,梓潼的钱粮物资落入了汉中军之手后,也极大的缓解了汉中军物资的压力,减轻了后勤运输的困难。仅梓潼县的十余万石粮食,就足够张卫所部四个月之用。
张卫和阎圃商议之后,一边往汉中回传捷报,一边小心翼翼的向着涪城前进。
与梓潼相比,涪城地理环境更好,农田更多,人口更加繁盛。
若是能够攻取涪城,那张卫、阎圃他们可就算是在蜀中彻底站稳脚跟了。而有了涪城、梓潼这样的坚城为据点,后续各项行动也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起来。
汉中军在积极入蜀,而曹昂这边也已经快要抵达南郑了。
早在两个月前,得到张鲁求援消息后,曹昂就已经心情激动的带兵南下了。
曹操给曹昂精挑细选了两万精兵,其中曹休、曹纯和曹定的部曲分别被扩充到了两千人,调入的都是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麾下的百战精兵。
另外,又从自己的亲军中给曹昂调拨了千人,将曹昂的亲卫部曲增加到了两千人。
除了这八千人外,剩下的一万两千人分为三部分,分别为青州兵、兖州兵和关中兵。其中青州兵主将为史涣,兖州兵主将为贾信,关中兵主将为殷署。
此三人,皆是曹操麾下心腹将领,追随曹操多年,在兖州叛乱之中,也是坚定不移站在曹操这一边的死忠。
如此配置,再加上以枣衹为关中后援,又以司马懿、杨修为参军祭酒,阵容极其豪华。
临别之时,曹操给了曹昂三个锦囊,让其在面见张鲁后打开。
曹昂有些惊讶,但还是将锦囊收好,随后在曹操亲自送别之下,自洛阳出发,过函谷关,至长安后走褒斜道入汉中。
这一路其实还算好走,秋收之后在秦岭中乃是旱季,没有让人疯狂的雨水,也没有酷热的炎旱,而且走的还是褒斜大道,算是很是顺畅了。
曹昂这一路行军并不慢,所带俱是精兵强将,又有司马懿和杨修参赞军事,辅佐指挥,在曹操地盘内行军速度高达日行六、七十里地。
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高速,主要还是因为这是领内行军,大部分情况下军队都无须修筑防御设施,露天情况下可直接宿营休息,而在遇到城镇时,更可以直接入城宿营。
不过饶是如此,上至曹昂,下至士卒依旧累的够呛。
好在这一路上都堪称风调雨顺,待到十一月初时,大军已经抵达长安。
在进入长安之后,曹军一边补充粮草物资,一边也让士卒休整了三日,随后再度出发。
从长安到汉中有多条道路,选择道路不仅仅是要考虑道路的好坏,也需要考虑到战略需求。
好在此时张鲁已经归顺了曹操,因此曹昂在司马懿和杨修的建议下,选择了走陈仓道。
陈仓道虽然比褒斜道要长出两百里地,但陈仓道是所有入汉中道路中最为好走的一条,它沿嘉陵江上游谷道而行,虽然路程较长,但沿途地势较为平夷,适合大军行进。
然而陈仓道再是好走,毕竟还是栈道,行军速度明显下降了许多,哪怕有张鲁特地派遣过来接应的向导和侍从领路,曹军的进军速度也下降到了日行三十到四十里地。
曹军上下奋力赶路,总算是赶在大雪封山之前,走出了陈仓道抵达白马塞。
杨松、杨柏兄弟俩受张鲁之命,在白马塞恭候曹昂。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粮草补给以及酒水肉食。
曹昂安顿完大队人马之后,将酒水肉食连带着张鲁馈赠给自己的厚礼财货悉数发放了下去,犒赏全军。
曹军顿时士气大振,并欢呼曹昂的名字,这也意味着曹昂初步获得了这些曹军士卒的认可。
安顿好部队之后,曹昂留下杨修并诸将在白马塞看管部队,只带着司马懿和曹定(曹安民)两人前往南郑拜会张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