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公孙来意-《我父刘玄德》


    第(2/3)页

    因此,这一派希望尽量能够说服公孙家保障马匹的供应,最少坚持到拿下益州之后。

    另一派则是建议刘封答应公孙家的请求,倒不是这一派收了公孙家的好处,以公谋私,而是他们觉得可以联络公孙家背刺袁绍。

    公孙家盘踞辽东,的确不能和袁家相比,但一样能动员起十万之众,这可是三国志等史料里记录的。

    不过这里面的水分其实也不少,曹老板南下长江的时候,可是号称八十三万大军,实际上也就十五万,其中还有半数是荆州降兵。

    公孙家的十万之众里,大致有五万正规军,其中具有较强的野战实力的恐怕在两到三万人之间,其中最强的骑兵约莫有万人之众,只是其中很少有重装甲骑,绝大部分都是无甲或皮甲轻骑,就连胸甲骑兵都极少。

    饶是如此,公孙家也算是一个强藩了,绝对有资格与刘备结盟,起到牵制袁绍部分兵力和精力的效果。

    这一派认为公孙家既然十分需要霜糖、香油和雪盐,可见对方并非是不想提供战马,而很可能是真的没有余力了。

    既然如此,那刘家若是硬要逼迫对方,对方也很可能拿不出来更多的战马。

    与其如此,不如利用这一点来交换对方出兵,与曹、刘两家合作,三家攻袁,此乃惠而不费之计也。

    两派都有各自的理由,而且也都分不出对错,因为信息上有缺失。

    公孙家到底是真的没有战马了,光是这一点,刘备、刘封这一方就探不到实底,对这一点各有判断的两派,自然也就分不出对错了。

    故而最终还是得靠刘封来拍板。

    不过这一番商议却并非是无用的,首先就帮刘封理梳理了局势,随后又给出了两个可行的策略,以及相对应的结果。最后,他们还为刘封整理了详细的数据,以备刘封参考。

    当公孙恭到达吴县的时候,刘封亲自前往码头迎接。

    公孙恭在鲁肃的陪同下步下坐舰,立刻看见了码头上的刘封。

    公孙恭不敢怠慢,全然没有辽东之主次子的矜持,直接来到刘封身前大礼参拜:“外臣公孙恭,拜见左将军。”

    “和之快快请起。”

    刘封踏前一步,双手托肘,将公孙恭给扶了起来,随后又搀住对方胳膊,态度亲近道:“你我虽未有见面,却神交已久,我已在府中设下酒宴为君接风洗尘,且随我入席。”

    随后,刘封又朝着公孙恭身边的鲁肃问候道:“子敬先生,一路辛劳了。”

    鲁肃自然不敢托大,他同刘封之间情分甚笃,亦师亦友,更在少主之外另有半主之情,可谓是刘备麾下的铁杆世子党。

    听到刘封的问候后,鲁肃赶忙回道:“为主尽忠,为国操持,何来辛苦一说,肃感念少主挂心,不胜惶恐。”

    刘封哈哈大笑,随即伸出另外一只手拉住鲁肃的胳膊:“且先入席,饮几杯吴地佳酿,去去风尘。”

    当晚,在刘封的热情招待下,公孙恭大醉而归。

    刘封并未有同公孙恭同榻而眠,但也为其准备了富丽堂皇的独立小院歇息。

    次日,刘封正式会见公孙恭。

    甫一见面,公孙恭就提出了诸多请求,大体上和徐州方面传来的消息一致。大致包括降低战马采购量,加大其他物资的采购,增加霜糖、香油、雪盐等紧俏货物的出口。

    刘封对此不置可否,堂中顾邵、韩暨、孙权等人轮番开口,尽是陈述战马对东南的重要性,劝说刘封不能答应。

    公孙恭顿时急了,对于公孙家而言,最深层的目的就是用其他货物来弥补战马的出口量,如此一来,就能在保证霜糖等物资采购量的基础上,保存下更多的战马。

    因此,顾邵等人的建议等于直接针锋相对,完全没法谈下去了。

    公孙恭不得不搬出了历年数据,证明公孙家这些年来,出口给东南的战马数量已经超过三千匹,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足以证明公孙家对东南刘家的亲善之心了。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刘封开口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