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封安抚了鲁肃一番之后,话题突然一转:“对了,这次探访,倒是发现了一个不错的良才。” “此人姓金名睿,乃是郯城县的长吏,负责下山村的物资发放。据我所知,此人不贪不占,全数发放,而且物资运输过程中,也没有额外的损耗,可称良吏。” 鲁肃点了点头:“好,此人我已知晓,肃会酌情提拔。” 对于刘封一系列的举动,鲁肃要说心中没有不悦,那肯定不现实。 他才是刘备真正授予的襄贲县县令,同时还是屯田校尉。 刘封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本该是他该做的,事实上如果不是刘封分走了他的职权,他也早就下去私访探查了。 只是考虑到刘封素来对自己尊敬,刘备又特地将他安排到自己这里,自然是对他的器重和期许。 为了回报主君的信任,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鲁肃的城府极深,心里所想,在脸上却是丝毫没有暴露。 毕竟这位可是湘水之盟时,偷袭荆南三郡得手之后,还能说服刘备继续维持盟约的狠角色。 历史上的单刀赴会并非二爷,而是鲁肃,其还在会上义正辞严,避免了双方的一场大战。 虽然最后的和盟还是以刘备退让维持联盟,可这同鲁肃又以极具战略的眼光力劝孙权同意和谈,维持盟约是分不开的。 要知道当时孙权已经很想撕毁盟约开战了,而且还有吕蒙在旁大力支持,可最后这两个人都被鲁肃给说服了,可见鲁肃的口才和眼光有多强。 最后孙刘两家以湘水为分界线,再度稳定了孙刘联盟,一起抗曹,其中最大的功劳当属鲁肃。 同样是偷袭,同样是背刺。 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人去攻击辱骂鲁肃,却有许多人讨厌吕蒙? 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不论先前双方有什么矛盾,哪怕就当是刘备一方错了,那么一切的问题,也该在湘水之盟里解决了。 双方的盟约是经历过刘备和孙权一起见证过的,是具有法律效益的。 当然,这不是说这盟约就不能撕毁了,但以偷袭的方式撕毁这份湘水盟约,那必定是要上耻辱柱的。 更别说吕蒙的短视,使得完全看不清曹魏当时在豫州战区的空虚,他再一次的背刺,彻底砸碎了东吴和季汉最后一丝翻盘曹魏的希望。 由此可见,鲁肃的城府、胸襟、能力和眼光。 可惜的是,站在鲁肃跟前的是刘封。 他清楚的知道鲁肃心里肯定是对自己有看法了。 正因为鲁肃是一个极有能力,又有才华的人,这样的人是不会心甘情愿的让人侵蚀自己的权柄的。 哪怕这个人是主上的儿子。 不过刘封不急,等到他把事情处理完毕,然后再归还权力给鲁肃,只怕到那时候,鲁子敬的脸色会很好看。 不过现在,还是办正事要紧。 “文向,文珪。” “属下在!” 徐盛、潘璋站了出来。 刘封下令道:“你们二人带麾下锐士,去把除下山村外的长吏全部给我抓回来。” “是!” 徐盛、潘璋应命,然后开始调拨人手,分头行动。 此时的襄贲县里几乎就是个空城,大部分的屯田民户都已经分散出去,城内除了驻军,就只剩下了各级官吏。 “你们干什么!?” “来人啊,丹阳兵反了!” “我可是陈家子弟,你们放开我,放开我!” 不一会儿,县衙内传来了各种凄厉的谩骂声、求饶声、示警声。 不过很快,这些声音就汇聚到了刘封的跟前。 九个长吏,连同二十七个衙卒一并被捆绑了起来,送到了刘封面前。 “公、公子,我等何罪。” “公子,饶命啊。” 刘封看着这些蟊虫,朝着身边的鲜于兰、邹凯点了点头。 这段时间,他让萨合离从刘儿营里抽调了四十名少年过来,准备参与屯田工作,积累治理经验。 现在看来,正好可以顶替这些蟊虫的位置。 鲜于兰和邹凯两个人,是这一批少年里最为出色的,担负起队长的职责。 看到刘封的动作后,两人把这段时间收集起来的罪证放到了这些官吏面前。 各位大大,六更三万字大爆发,大家满意了吗? 从明天开始日万,定在早上八点钟更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