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现在的莫斯科,不是战争时期的莫斯科了。那时候,我们需要盟友,需要有人在背后捅德国人的刀子。现在,战争结束了,所有人都只盯着自己碗里的面包。” 他站起身,在狭小的房间里踱步。 “最高苏维埃里,那些管经济的委员们,都是一群精明的会计。他们只认卢布和黄金。你跟他们讲什么战略同盟,讲什么未来的市场,他们只会觉得你在画饼。他们会问,粮食在哪里?猪肉在哪里?看不到实物,他们一个生锈的螺丝钉都不会给你。” “更何况……”伊万停下脚步,看着许峰:“我们自己也缺粮食。乌克南的粮仓是恢复了一些,但远东地区,还跟以前一样,地广人稀,补给困难。他们宁愿相信自己手里的拖拉机,也不愿意相信你那片黑土地上虚无缥缈的‘明年收成’。” 伊万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许峰心里。 他说的,和周保中担心的,和许峰自己预料的,几乎一模一样。 “所以,通过正常途径,这条路走不通?”许峰问。 “走不通。”伊万回答得很干脆:“外交部和外贸部那帮人,会把你的计划书当成废纸一样丢进档案室,然后让你排队。等到排到你,你的国家可能都已经解放十年了。” 房间里陷入了沉默。 窗外,传来有轨电车驶过的“叮当”声,显得格外遥远。 许峰看着伊万,忽然问:“那非正常途径呢?军方呢?” 伊万的眼皮跳了一下,他重新坐回床边,压低了声音:“军方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朱可夫元帅他们这些真正打过仗的,很看重你们在东方战场的作用,也明白一个强大的龙国对我们远东防线的意义。但另一方面,他们现在的话语权,不如以前了。大林同志,更信任那些经济专家和秘密警察。” “而且,军方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有些人觉得,把武器和技术给你们,是在养虎为患。” “也就是说,很难?” “不是很难,是几乎不可能。”伊万看着他:“许,听我一句劝。这次任务,你完不成。我会帮你搞到一张回国的车票,你带来的那些东西,就当是一场梦。没有人会怪你,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战士能完成的任务。” 许峰没有说话。他低着头,看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这双手,握过枪,杀过人,也刨过地,种过粮。 他想起周保中那双充满期盼的眼睛,想起那张写着“明年秋天,我要看到满载机器的火车”的军令状。 他不能就这么回去。 “伊万。”许峰抬起头,那双在黑夜里依旧明亮的眼睛,直视着他的老朋友:“如果,我能找到一个既是军方大佬,又深受大林同志信任,而且……还欠我一个人情的人呢?” 伊万愣住了。 他看着许峰,脑子里飞快地搜索着符合这些条件的人物。 片刻之后,他的脸色变了。 “你疯了?”伊万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恐:“你该不会是想去找……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吧?”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苏维埃元帅,白俄方面军总司令,莫斯科保卫战和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被誉为“常胜元帅”。 更重要的是,他是大林同志最信任的几位高级将领之一。 而在那次掩护伊万撤退的行动中,许峰引开的德军,正好是冲着罗科索夫斯基的前线指挥所去的。 许峰的行动,不仅救了伊万,也在无意中,为元帅转移指挥部争取了宝贵的几分钟。 这件事,罗科索夫斯基是知道的。 “去找他,和自杀有什么区别?”伊万激动地站了起来:“他现在是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他的家,他的办公室,周围全是国安部的眼睛!你连靠近他一百米都做不到!” “我必须试一试。”许峰的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伊万,我不需要你参与。我只需要你告诉我,元帅的达瓦,在什么地方。” 伊万死死地盯着许峰,他从那张平静的脸上,看到了一种他曾经在战场上见过的,属于顶尖战士的疯狂和执拗。 他知道,自己劝不住他。 良久,伊万颓然地坐下,从怀里摸出一支笔,在一张烟盒纸上,迅速画下了一张简易的地图。 “城西,昆采沃区。”他把烟盒纸推给许峰,声音干涩:“许,祝你好运。希望我下次见到你,不是在卢比扬卡的地下室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