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今日当联手,御前挖坑杀狗-《大清话事人》
            
            
            
                
    第(2/3)页
    流速湍急,没有封冻。
    顺江而下,反而是冬季逃亡的好选择。
    “弟兄们,我苗某人,一定带伱们闯出条生路。”
    “生,我们一起生。死,我陪你们一起死。”
    一通打气后,
    清风寨残余的100多号人,消失在江面上。
    临走前,
    他们还放了一把火,将村子付之一炬。
    一起烧掉的,还有双方的尸体。
    ……
    昌金看着这一幕,眼里含泪。
    她想到了金川之战,寨子被攻破的时候,
    也是如此的大火冲天,尸横遍野。
    苗有林搂住她,豪迈的说道:
    “我当年离开寨子的时候,算命的给我算过,遇水则生。”
    “到了下游,我就带你们再立一山寨。照样打响我清风寨名声。”
    昌金抹掉眼泪,
    问道:“下游就是江南吧?”
    “对。”
    “传说中那是大清朝最富庶,最繁华的地方?”
    “大约是吧。”
    10几年前,
    金川有一汉子,曾到江南做过生意。
    回去后,到处吹嘘。
    以至于,许多人对江南怀有莫名的憧憬。
    然而,
    在江南立足谈何容易。
    人口稠密,市镇众多,平原地带没有一块闲田。
    清风寨众人,很快就成了过街老鼠。
    在浙北,流窜作业。
    缺粮,缺据点,缺远程兵器,
    被各路绿营,民壮追着跑。
    这让众好汉大为感叹:
    江南,不适合创业。
    ……
    正月初五,
    民间传说中的财神下凡的日子,
    苏州城内外,鞭炮声没断过。
    百姓们惊讶的发现,
    煤饼涨价了,优质蜂窝煤也涨价了。
    而且涨的凶狠,一下子提高了3成。
    还没来得及骂李大官人黑心,
    就被好心的掌柜提醒,这钱是被巡抚大人拿走了。
    “据说,这是准备开征满城城建税,得收一年,你们忍忍吧。”
    “咱李大官人也没法子啊。”
    于是,
    百姓们只能无奈的接受了高价煤。
    紧接着,一府九县所有的煤,都涨价了。
    黄文运无所谓的,
    因为李郁承诺,多收的钱里面,拿出三分之一交税。
    就连布政使朱珪,
    都对此举非常的赞赏,觉得李郁是个好后生。
    一个豪强,把心思放在盘剥上,才是正道。
    而且是科学盘剥,每户每月仅增加了60文支出而已。
    民心安定!
    虽怨但忍!
    实乃是老成谋国之行为。
    苏州城有10万户,如此一搞。
    每月,官府就能增收200万文钱,折合白银2000两。
    一年下来,就是24000两。
    这还仅仅是一个府城,若是推广到全省。
    至少10万两。
    这钱,约等于是白捡。
    朱大人,
    已经在琢磨要不要以布政使司衙门的名义,协助李郁卖煤饼了。
    ……
    如此稳定的财源,
    就连朱珪这样的正人君子,都动心了。
    客观的评价,
    他的治理能力,道德水平,在同时代绝对是遥遥领先的。
    这不是讽刺,是有一说一。
    朱珪在最近的一份折子里,
    主动保举了李郁,夸赞他愿意为朝廷分忧,不和朝廷争利。
    进退有度,属于小节有瑕,大义无亏的豪强。
    这种人,朝廷理应招揽,
    适当授予官职名誉,纳入官府体系。
    这份折子,军机处众人都看了。
    对于如何嘉奖,有小小的分歧。
    “诸位爱卿,怎么看?”
    于敏中说道:
    “老臣觉得不妥,一介豪强,又无功名。朝廷若是封赏,有损颜面。”
    胡御史也跳出来了:
    “虽然此人出身鄙陋,确实不宜授予朝廷名器。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他是个能做事,不爱钱的人。”
    于敏中眼皮抬了一下,
    心想,
    沙皮狗,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呀。
    以前是反复横跳,现在变成了好坏话一起说,不怕踩空。
    ……
    乾隆突然看向和珅:
    “和珅,你为何一言不发?眉头紧锁?”
    “臣失仪,求皇上责罚。”
    “哎,朕有这么可怕吗?”
    “臣刚才是在想户部的事,走了神。”
    “户部,又揭不开锅了?”
    “年节朝廷用钱的地方多,一下子有些不凑手。”
    “那你就再想想办法。”
    “臣准备,让宽裕的省份,把今年的春赋先交一些上来。”
    “这些琐事,你看着办,不必事事问朕。”乾隆摆摆手,“你办事,朕放心。”
    和珅受宠若惊,连忙跪地谢恩。
    紫禁城内,
    人人都是影帝,每天都在聚光灯下。
    首席军机大臣,阿桂,最近比较低调。
    虽然,
    挟金川之战的功劳,位极人臣,在京城一时风头无二。
    但是,却一点不狂傲。
    他时刻提醒自己,伴君如伴虎。
    尤其自己这种在军中有威望的,更容易受到忌惮。
    “阿桂,你也说说。”
    “奴才刚从前线归来,京中事务还不大熟悉。一切按照皇上的意思办。”
    乾隆不满的皱眉:
    “这大清是朕的,也是你们的。怎么能事事都听朕的呢?那样朕岂不是成了刚愎自用的昏君?”
    大臣们连忙跪下,
    皇上都这么说了,吓人。
    ……
    胡御史抬起头,眼里饱含热泪:
    “臣斗胆说一句。天下臣民都清醒的认识到了,大清离不开皇上的高瞻远瞩,臣子们可以拉纤,升帆。可这舵,只能皇上掌。”
    乾隆满意的点点头,
    忍不住笑了,因为他突然觉得胡御史长得好像沙皮狗。
    前两天,广东巡抚进献了一些异兽,
    其中有个品种的狗,面相挺像的。
    皇上一笑,那就是龙颜大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