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我萧某人何惧!-《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3)页

    【毕竟,张潮这伙强盗,只是骗点无知少男少女的感情和钱,而学术造假,腐蚀的才是整个社会的根基。】

    文章发出以后,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这场“代笔门”的始作俑者是莲岳,位于火力中心地带的是张潮,但是方老师凭借自己一系列精彩、犀利的文章,把聚光灯一次次地拉回到自己的身上。

    “文化强盗团伙”这个词一出来,杀伤力太强,立马登上了各类媒体的头条。众记者感叹方老师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比过往任何攻击张潮的人都要决绝和狠厉,“团伙”一下把张潮和所有与他有关系的长辈、老师,甚至交好的媒体都装进去了。

    在张潮证明自己的清白前,为张潮发声,等于自承是“团伙”成员。而张潮又怎么证明自己的清白呢?熟悉他的老师和编辑都知道,他连手稿都没有。

    这下连于华都焦虑起来了,偏偏张潮最近又神神秘秘的,打了电话只说放心,但又不肯说自己都准备了什么。忍不住的于华专程跑了一趟王濛的家,想问问他有什么意见。

    王濛一见于华就笑道:“欢迎欢迎,‘文化强盗团伙’的大军师。”——这两天,已经有不少博客按照“团伙”结构,给于华等人安上“军师”“五虎上将”“先锋”之类的职务了,还似模似样。

    于华道:“您老就别打趣我了,您也不也是‘大长老’吗?您不着急?”

    王濛并没有直接回答于华的问题,而是问道:“你这么着急,有没有想过张潮最好的应对之策是什么?”

    于华沉吟片刻,才道:“方老师这个人我没怎么接触过,了解不多。这段时间我专门看了一些他的文章,觉得这个人的逻辑性和攻击性一样强。他的对手哪怕只有一丁点破绽,他也会撕扯成一个血淋淋的大伤口。要是他用质疑张潮的那套逻辑来质疑我,那恐怕我都很难自证清白了。

    我一个大学都考不上,只能凭我爸关系进卫生院拔牙的半吊子牙医,怎么就突然变成了一个作家?说起来全是破绽。只是我没像张潮一样,摊上一个中文系毕业的爹,不好编排而已。”

    王濛催促道:“都知道他厉害——你赶紧说说该怎么办?”

    于华道:“我想来想去,也只能是把我、孔磬冬、默言、贾平娃……最好还有您,都叫上。我们一起去节目现场,各自讲讲和张潮的接触、对张潮的了解。这样虽然不能完全证明张潮的清白,但是至少能让不那么偏激的观众不至于进入到方老师的语言陷阱里去。”

    王濛摇摇头道:“这不就更坐实了我们是‘团伙’了?”

    于华一摊手,无奈地道:“现在是能争取多少争取多少。毕竟他们构陷作家的逻辑确实不好对付。你说找不‘代笔者’,他就说‘代笔者’是亲爹,父子相隐;你说我们都见证了张潮的创作过程,他就说你们是‘团伙’作案,证据无效。

    他们不就是咬准了张潮拿不出能证明自主创作的证据,所以提前把所有侧面证据的路都堵死了。这本来就已经是一滩浑水了,那干脆把水搅得更浑。妈的,我就不信世界上糊涂蛋那么多!”

    王濛叹了口气道:“你这个当老师的,某些方面的警觉性连张潮都不如。你看看这些报纸。”说罢递给了于华一叠报纸,全是英文报纸,都翻开到了特定页面,不过都贴心地附上翻译好的打印稿。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中国正经历新世纪以来最大的文化偶像危机》。文章指出:

    【张潮被塑造为年轻人的文化偶像,是中国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他从崛起开始,就有官方力量为其保驾护航,似乎想通过张潮告诉人们——在中国,年轻人不必崇拜J·K·罗琳或者其他哪个外国的文化偶像。……】

    【但是,这个“人造”的文化偶像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围绕他产生的神话传说正一个个被戳破。……】

    【实际上,中国官方从80年代开始就不遗余力地塑造各种文化偶像,用以实现某些政治意图——或者是抵御欧美文化的交流、或者进行歌颂、或者是用小小的批评来转移人们对真相的注意力……】

    【张潮,是这种文化偶像塑造传统的集大成之作。所以,那些曾经被塑造过的,或者仍在被塑造中的作家们,围绕张潮形成了一个颇为严密的文化联盟。……】

    【这种文化联盟,阻碍了中国青年人对更开放、更自由的文学作品的追求。……】

    【张潮的成功,是打给中国年轻一代的一阵麻醉剂,让他们误以为张潮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

    于华紧皱眉头,又翻开下一份,是英国的老牌小报《每日镜报》,文章标题是《如何凭空制造一个文学明星》,这篇文章写得就比较戏谑:

    【近日,以《消失的爱人》闻名西方的东方作家张潮,正在被他所在国度的假象揭露者们送上个人声誉的断头台。……】

    【据悉,张潮的成功完全源自他的父亲,一个资深却不得志的文学院毕业生。……】

    【谁能抗拒一个千万富翁成为自己的学生呢?为此,出卖一点良心和职业操守,是可以理解的。……】

    后面几份外国报纸,不仅有美国、英国的,还有澳大利亚和日本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