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景乐笑答:“省级的书画展难度不大,主办方那边已经告知我入展了,相当于拿了个优秀奖,具体能不能再获得名次奖项,得看后面结果。” 江织琴微微颔首:“你这么说应该是稳了,毕竟北星都拿过省级的三等奖,虽然只是中小学生的比赛。” 李北星闻言不满:“说比赛就说比赛,干嘛扯到我?虽然是中小学生的比赛,但也是省级好不好!” 陈景乐想笑,下一秒李老师一个眼神瞪过来。 “对了,中午留下来吃饭?”江织琴问。 陈景乐点头:“嗯嗯,顺便有些正事要跟爸说。” “那你得一会儿。” …… 中午李启光回来。 诧异:“都在啊?” 江织琴说:“景乐说找你有正事。” “行,那去书房聊吧。”李启光说。 二人一前一后走进书法。 陈景乐把打印好的报告递过去:“这是我跑了省城几家鸿启线下实体门店,结合自身体验,写的一篇报告。” 李启光快速翻阅。 趁他浏览报告的功夫,陈景乐自觉地烧水泡茶。 “很好!” 李启光看完后,长吁口气:“你这份报告,比他们交上来的要更能真实地反映线下门店经营状况。还有,你之前提议的,利用平价荔枝打开局面,效果显著,上个月月底总结报告中提到,门店生意比前段时间要好不少,就是不知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 陈景乐微微一笑:“人的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只要社区用户们习惯在我们店买东西,只要不会遇到特别糟心的情况,都会一直坚持买下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保证现有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不断完善细节部分就行。做生意您是行家,应该知道很多时候生意好,不见得是个人本事多大,纯靠同行衬托而已。” “是这个道理。”李启光点头。 还是拿钱大妈举例, 人家门店超过2000家,品牌价值高达180多亿,这还是在这两年发展扩张受挫,战略收缩后的成绩。 只要沿着钱大妈的发展路线,结合鸿启自身情况,避开前人踩过的那些雷坑,哪怕有个十分之一成绩,都算成功。 钱大妈受挫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它为了快速圈钱而放开加盟条件,导致很多加盟商门店营业亏损,最终不得不关门。 再就是发展策略选择上出现问题,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在乎食材新鲜程度,北方多喜欢囤菜,所谓的“不卖隔夜肉”这个营销概念,并不受北方消费群体待见。 鸿启的线下门店,但凡有钱大妈十分之一成绩,那也是十几二十亿的市值,跟母公司差不多水平了。 不过陈景乐觉得直营店模式更适合目前的鸿启。 加盟店对管理水平要求太高了,目前的鸿启,无论是他还是李启光,亦或者是公司其他高层,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人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不能做出点成绩就开始膨胀。 真的是因为自身能力水平而不是时代风口吗? “接下来我们继续扩张?”李启光问。 “对,继续铺开,但门店选址要慎重,首选人口密集的大型社区,普通大众才是我们的消费目标群体。” 陈景乐掏出另外一份文件:“拿省城来举例,我圈定了几个的区域板块,都是人口高密度的大型社区,回头可以让人去实地考察一下。” 李启光接过来扫一眼,点头:“好!” …… 与此同时,一楼客厅。 江织琴看似漫不经心地问:“你们有商量过什么时候要孩子吗?” 李北星动作顿住,脸颊微热:“现在说这个,还早吧?” 虽然私下他俩动作没停过,但跟妈妈说这个,多少有点难为情。 “不早了,你是年轻,可景乐都31岁了。再说,你也年轻不了几年啊,28岁之前生孩子是最合适的,往后就成高龄产妇了。” 江织琴翻白眼:“你以为生孩子是三两下就能搞定的事啊?前期备孕,中间十月怀胎,才能呱呱落地,后面还得小心照顾,从学翻身到爬行到走路到会说话,每一步都需要时间的。哪怕你现在开始备孕,运气好半年内怀上,明年10月前生娃,再过个年就28岁了。这样一想,还早么?” 李北星不说话了,托着下巴陷入思考。 她当然是想要孩子的,而且是她跟陈景乐的孩子。 关键是自己肚皮好像不太争气。 是平时次数太少了么? 她又怕太多的话,陈景乐会顶不住,要不想办法给他补补? 江织琴也不打断她思考。 乖女是有自己想法的人,不是什么笨蛋,知道问题所在就行。 等陈景乐跟李启光二人从书房出来,江织琴和李北星都很默契地没有再提刚才的话题。 (本章完) 第(3/3)页